中国哲学史-考研云分享

最新标签
文章排序

2025年南开大学833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试题科目名称:833 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5*15)1.墨子兼爱2.董仲舒的人性论3.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4.华严宗”四法界“5.冯友兰“负的方法”二、论述题(四选三,3*25)1.试论《易传·系辞》和《老子》两者宇宙论的不同2.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的异同3.试论宋明理学和先秦儒学相比,新在哪里?

2025年四川大学662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25年四川大学哲学考研真题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10*5=40 分)1、坐忘2、汉宋之争3、三法印4、万法唯识5、心外无物二、简答题(15*4=60分)1、简述老子的处世哲学2、王弼的哲学思想3、庄子齐物论的影响4、简述周易的八卦及其卦象三、论述题(25*2=50 分)1、论述孔孟之间的人性论思想的继承关系

2021年湖南大学843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湖南大学 中国哲学史2021一、名词解释1、《大学》2、三才3、今文经学4、小国寡民5、心即理二、简答1、简述荀子性恶论主要内容2、简述《道德经》中“万物自化”思想3、宋明理学研究中的“两系论”与“三系论”4、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的差别三、加标点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观察若证法身得知少分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尽知唯佛穷了何以故是心从本已来自性清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是故此义唯佛能知所谓心性常无念故名为不变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

2024年湖南大学843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湖南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科目名称:843 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 6*51.墨子三表法2.神不灭论3.鹅湖之会4.反者道之动5.性日生日成二、简答 10*41.郭象崇有论2.程颢识仁定性3.孟子对义利的认识4.罗钦顺理气一物三、加标点,评析核心思想 20*1宗密在《注华严法界观门》卷 1 中说:“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一事法界,界是分义,一一差别,有分齐故。二理法界,界是性义,无尽事法,同一性故。三理事无碍法界,具性分义,性分无碍故。四事事无碍法界,一切分齐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

2010年武汉大学840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0年武汉大学840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一、文献题(12× 4=48分)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俭然则管仲知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 而知礼孰不知礼2.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礼智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3.一阴一阳之谓道续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2022年深圳大学706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22 年深圳大学哲学考研真题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10*3-30)1、孙武2、心斋3、章太炎二、简答题(25*2-50)1、谈谈你对叶适的功利之学的看法。2、你是如何理解墨子的“尚同”思想?三、论述题(70 分)1、韩非子理解的《老子》和王弼理解的《老子》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2021年深圳大学706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21 年深圳大学哲学考研真题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10分)1、周敦颐2、四法界说二、简答题(30分)3、成玄英思想4、冯友兰“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三、材料论述题(70分)关于孔子的两段材料,论述两个材料有没有冲突,哪个材料更接近孔子本人?1.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自将众趋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召问仲尼,仲尼曰:“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不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2023年中央民族大学6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中国哲学一、名词解释1.四毋2.道通为一3.执两用中4.一念三千5.性日生日成二、简答1.老子的道论2.荀子的“性恶论”与“化性起伪”3.郭象的独化论4.朱陆之辩的核心问题三、文献1.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2.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四、论述试论述中国哲学史上的道器观

2022年中央民族大学6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22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考研真题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6*5=30 分)1、玄同2、性各自足3、物不还里透4、重玄5、性即理二、简答题(15*4=60 分)1、比较孟子的“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与庄子的“道通为一”的异同2、《易传》中“道”的思想3、王阳明的心外无物4、理一分殊的哲学意义三、文言文翻译题(15*2=30分)

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6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考研真题中国哲学史(611)一、名词解释(5x6分)1.尚书.2.白虎通义3.范缜4.心无宗5.坛经二、简答题(4*15=60 分)1、如何理解《孙子兵法》中的“道、天、地、将、法”2、如何理解“庄周梦蝶”的故事哲学意义3、如何理解荀子的“性恶论”4、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四句教”三、文言文翻译题(2*15=30 分)

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6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考研真题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1.独化论2.一念三千3·复性论4.变化气质5.理一分殊二.简答题1.董仲舒人性论;2.王阳明致良知;3.郭象对“自然”的改造;4.工夫之的气论;三.翻译1.《三十七道助品》。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6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6分)1.制名以指实2.动必有机(张载)3.发明本心(陆九渊)4.小故与大故——超纲《墨子》5.《不真空论》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1.商鞅的驭民五术2.儒家与墨家的差异3.成玄英的重玄之道4.李贽的批判思想三.材料题(30 分)三十七助道品(建议全看,附送全文。)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6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1.天至明鬼(墨子)2.王弼3.黄老之学4.四法界5.道德经6.太虚即气(张载)7.孔颜乐处——超纲《论语》8.荀子二.简答1.《中庸》“凡为天下之国有九经”——超纲《中庸》;2.比较孔子和庄子的无为:3.简述僧肇物不迁论的主要观点;金督者文化工作室4.请简述先秦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之异同;

2014年中央民族大学6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1.四毋(孔子)——超纲2.孙武的“经之以五事”3.三表法4.独化(郭象)5.发明本心(陆九渊)6.变化气质(张载)7.泰州学派8.晏婴的和同观二.简答1.庄子的“自本自根”思想;2.荀子的“制名以指实”;3.扬雄的“太玄”;4.刘禹锡“天人交相胜”;5·朱熹和王阳明的知行观比较;

2013年中央民族大学6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一)1.复性说2.墨家名实论3.王安石的思想4.孙武的思想5.黄老之学二.名词解释(二)1.四法界2.黄老学派3.三表法5.太虚即气(张载)6.体用一源,显中具微(程颐)8.民胞物与(张载)7.玄冥(郭象)三.简答题1.荀子的制名以为实的逻辑理论;2.王安石的人性论;

2007-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6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7-2009 中哲一.名词解释1.王充的《论衡》2.老子3.谶纬二.简答题1.韩非的对人性的看法;2.比较道教与道家的异同;3.郭象的独化说4.僧肇的不真空;5.宋明理学气本论思想;6.对陆九渊“先立其大者”的理解;7.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理解;8.老子与庄子对道的不同理解:9.黄宗羲的“心无本体 功夫所至 即是本体”的理解;

2025年湖南大学843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湖南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试题科目名称:843 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1.道法自然2.反求诸己3.《白虎通》4.三自性5.民胞物与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简述韩非子“法、术、势”思想的来源及内涵。2.简述郭象的“性分”说及相应的政治阐发。3.简述《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的主要内容。4.简述王夫之“能必副所”的认识论。
会员免费

2021年北京大学866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6x5分)1.忠恕2.玄德3.三表4.太虚.5.形而上6.气质之性二、简答题(6x10分)1.道通为一2.天人感应3.不真空论4.无极而太极5.知行合一6.血气心知三、论述题(2x30分)1.材料:孟子日:“人之学者,其性善。”日: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会员免费

2014年中山大学813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释词(50分)1.卮言2.得意忘象3.一心二门4.理一分殊5.经学即理学二、读下面几段话,说出其各段大意并阐述其主要观点(60分)1.义,利也。爱利,此也;所爱所利,彼也。爱利不相为内外,所爱利亦不相为外内。其为仁内也、义外也,举爱与所利也,是狂举也。2.“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会员免费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856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解释下列名词和命题:(每题10分,共50分)1、生之谓性2、见素抱朴3、见侮不辱4、絮矩之道5、性善情恶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1、老子为什么说“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2、简述魏晋时期关于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的几种主要观点三、论述题:(任选其中一题,50分)1、分析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命题的理论意义2、分析程颐“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命题的理论意义西方哲学史试题:一、简答题(在以下五题中选答四道,请勿回答五道。每题15分,共60分)1.请简述德谟克里特的
会员免费

2012年江西师范大学702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或哲学命题解释(每题10分,共计40分)1.“法、术、势”(韩非)2.“白马非马”(公孙龙)3.《白虎通》4.“一本而万殊”(黄宗羲)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简述孟子的人格修养论2.简评庄子的道论3.简论董仲舒的人性论4.简述慧远的轮回观三、论述题(共计50分)1.试论主席的理气论思想。(25分)2.结合你对儒学的基本精神的理解,你认为儒学和现(当)代生活能适应吗?儒学在现(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如何?儒学要进一步发展,面临哪些挑战?(25分)
会员免费

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702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或哲学命题解释(每题10分,共计40分)1.“坐忘”(庄子)2.“天行有常”(荀子)3.“人副天数”(董伸舒)4.《五经正义》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简评墨子“兼爱”思想2.简述华严宗“四法界”思想3.简述张载“太虚即气”的思想4.简述和顾“格物致知”的思想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1.孔子仁学思想述评2.试论述朱熹的理气观
会员免费

2014年江西师范大学702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专业:中国哲学科目:中国哲学史注:考生答题时,请写考点下发的答题纸上,定在本试题纸或其他纸上的一律无效。(本试题共1页)一、名词或哲学命越解释(每题10分,共计40分)1.四端(孟子)2.得意忘象3.民胞物与4.顿悟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试比较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的区别。2.试论王阳明的致良知说。3.简述韩愈的道统说。
会员免费

2015年兰州大学85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西方哲学史一、名词解释1.洞穴比喻(metaphor of cave)2.先验形式(transcendental form)3.自由(freedom)4.自由意志(free wil)5.存在(sein)6.时间(zeit)7.笛卡尔(Descartcs)8.莱布尼茨(Leibniz)9.隐德莱希(entelechy)二、请从martin Heidegger的几个关键词中写出你对他的思想的理解。
会员免费

2008年中国计量大学60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性善说”2.《易传》3.以无为本4.“法界缘起”说5.理一分殊6.良知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孔子的“成人之道”。2.简述墨子的“三表法”。3.简述稀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说。4.简述张载的“太虚即气”说。5.简述王夫之的人性论。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会员免费

2009年中国计量大学60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兼爱2.《复性书》3.白马非马4.克己复礼5.反者道之动6.实测内籍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王阳明的良知说。2.简述王充的“疾虚套”思想。3.简述苟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观。4.简述王夫之“性日生而日成”的理论。5.简述“新理学”的人生论。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会员免费

2014年南开大学862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每题15分)1.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2.荀子“虚查而静”。3.王强“得意忘言”。4.王阳明“知行合一”。5.张之洞“中体西用”。二、论述题(4选3.25分1个)1.韩非历史进化论的理论意义。2.慧能“无住生心”。3.朱来“理在气先”。4.梁启超“新民说”评述。[NeadPay]
会员免费

2012年复旦大学825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看书名写作者(l0*1'=10)1.《昌言》2.《春秋紧露义证》3.《适子字义疏证》4.《法言》二、名词解释(6*5'=30')1.五行2.中和新说3.格义4.化性起伪5.淮南格物6.无极太极之辩三、简答(5*10'=50’)1.老子道法自然思想。2.儒家对墨子思想的批判。3.言意关系,4.董仲舒天人感应论。5.载山诚意学说。四、论述(2*30'=60')1.庄子《齐物论》大义。2.王阳明与朱子心性理论之比较。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