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徐涛背诵大作战DAY1-DAY7整理


DAY1 【马原】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一、使用场景

在分析题的材料当中,如果提到了比如说:自然灾害、人类的一些行为在改善环境、生态文明这样的一些说法的话。答题的时候,往往是要我们回答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二、必背得分句

●人与自然的两个前提,两个基础和两个方面:

(对应《背诵笔记》P12)


(1)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2)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两个前提和两个基础)

(3)自然规律的存在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

(4)人可以在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地改造自然,同时改造自己。(两个方面:自然会对人怎么样;人又可以对自然怎么样。)

 图片巧记

2020年徐涛背诵大作战DAY1-DAY7整理,image.png,徐涛,徐涛背诵大作战,考研政治,2020,第1张

三、拓展延伸句

上述四点是我们必须要背熟的文字,考到必写,写了就得分。


下面是给你扩展用的,当你写的不多的时候,记住下面这些文字可以帮你们写的更多,我们也可以一起背一下。

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


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所以,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四、小结

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相信有这些文字,考到这类题目我们肯定是能拿分的,但是在考场上还需要大家灵活处理,把它扩充为更多更详实的答案就可以了。


 DAY2 【马原】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使用场景

在做答马哲论述题的时候,如果题干材料中的主人公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我们都用这个原理去进行做答:

 

1.人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时,开动脑子去思考解决困难的办法。一律用这个原理。


他为什么会思考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呢?就是因为他有意识,且意识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困难。

  


2.当人们利用自己的创意、设计去改变生活的时候。也要用这个原理。


因为我们有意识,而意识有能动性。


总结:只要是开动脑子去琢磨、思考、寻找、设计、想象等等的情况,一律都用这个原理进行作答


下面这些文字必须要背熟,并且写上去。


二、必背得分句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对应《背诵笔记》P11)

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三、小结

刚刚朗读的这些文字,就是我们要背熟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包含了一些阅卷老师想看到的必备得分句,也包括对这些得分句的扩展,每一段的【段首句】都是必须要背熟的。

 

剩下的文字是我针对段首句的扩展,大家了解大概的意思,能够自行扩展也是可以的。


 DAY3 【马原】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下面包含着四大分析题原理。 

接下来我将把四大分析题原理

带着大家背一遍,

并且我会告诉你,

每一个原理适用于哪种题目和材料。


我们一个一个来:

一、四大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应《背诵笔记》P17-20)



原理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使用场景: 


当分析题的题干提到看问题一分为二、求同存异、差异中谋求共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故事:就像物极必反、福祸相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等情况。


这种分析题一般都用这个原理进行作答。


 必背得分句 :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原理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tip:与原理一略微不同,原理一是关系原理,原理二是作用原理。)


 使用场景: 


当分析题材料中的主人公逆向思考、反向思维的时候。eg:当所有的人都那样想,只有他一个人反过来做,反而把问题给解决了的情况。


这种分析题往往用这个原理进行回答。


 必背得分句: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此消彼长,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原理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使用场景:当分析题材料中的主人公有以下三种情况的话,一般使用该原理作答;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阶段做了不同的分析

2.举一反三、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普遍,中国就是特殊,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也是普遍和特殊的原理)


 必背得分句: 


◆矛盾的普遍性简单来说可以表述为“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原理四: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  


 使用场景: 


当题干材料的主人公有这样一些情况:他有两件事情要做,他做的既面面俱到,又突出重点,也就是主次都抓且更加突出主要。


这种情况就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凡是遇到这类情况,一般用这个原理进行作答。


 必背得分句: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二、小结:

今天背的内容比较多,对立统一规律下面一共包含四大分析题原理,这四个原理分别适用于四类不同的材料,每个原理适用于哪些材料都已经给大家详细的分类好了。


请大家不仅要用心背,还要好好的去理解它都适用于哪类材料,把它对应好,才能最终解会这类题目。


 DAY4 【马原】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一、使用场景:


在做大题的时候如果遇到以下这类情况,往往用这个原理进行解答:


题干材料的故事的主人公,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在实践中获得了一个认知,后来被证明这个认知是对的,那么往往用这个原理去表扬。


但如果有人不从实际出发,不在实践中得到认知,从别的地方得到的认知导致了错误,那么用这个原理批评他。eg:有的人从书本、从别人过往的经验出发获得了错误认知,就用这个原理批评他。


所以该原理主要适用的情况,就是我刚刚讲的这些情况。


二、必背得分句: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对应《背诵笔记》P31)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就知识的本原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不是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为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三、小结:

还是那句话:四个段首句务必要背牢,其他的文字能背就背!


■ 如果你自己也能展开写的话,就可以选择不去背诵这些延伸内容。


■ 但如果你自己没有办法展开回答,请把上述内容都背下来。因为在考试答题的时候,只写四个段首句是得不了几分的,一定要有内容加以扩充。


我们背好了今天的内容之后就得出一个结论:涉及到“实践是决定认识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这类的故事,都用这个原理进行作答。


 DAY5 【马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使用场景:


感性认识指的是我们从实践中一手得来的、由感官获知的一些比较肤浅的认知;


理性认识则指的是我们需要思考、归纳、提炼、抽象、总结才能获得的、比较深的认知。


在考场上做题的时候,如果题干材料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以下两种情况,就要用这个原理解答:

 

☉第一种情况:他只懂得读书思考,坐在家里琢磨,而不懂得出去调查研究和体验。遇到了这类故事就要用这个原理去批判他,因为他过分强调了理性认识,而忽略了感性认识。


☉第二种情况:他一天到晚只知道出去玩,到处去体验,却不懂得去思考总结,多读书和理解。遇到了这类故事也要用这个原理去批判他,因为他过多的强调了感性认识,而忽略了理性认识。

二、必背得分句: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影响因素)

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对应《背诵笔记》P33)


一.首先我们来背概念。


感性认识的概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概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二.接下来要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互区别:


第一,对象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第二,形式不同。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而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第三,特点不同。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而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相互联系:


首先,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其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最后,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这段话适合谈一谈启发)


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三、小结:

今天要背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一些,并且这些文字在考场上适用于分析哪类故事我也给大家都解释了,希望大家好好的消化理解,明天继续。


 DAY6 【马原】认识的规律

一、使用场景:

认识的发展有两个规律:反复性和无限性。


如果我们在做分析题的时候读到题干中有这类的故事,就要用这个原理去进行作答:

 

eg:当科学家发现原子的时候,他们说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后来分开了;后来他们又说原子核是不可再分的,后来分开了;再后来他们又说夸克是不可再分的,后来又被分开了...

 

他们不断的认知,不断的刷新,不断的推翻又不断的提高,达到新的认知。


二、必背得分句:



●认识的规律(认识的两大规律)

(对应《背诵笔记》P35)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三、小结:

以上文字就是认识的规律原理需要大家背熟的文字,遇到了类似开头说的情况的话,就用这个原理进行解答。
把这些背好的文字写在卷子上,然后再结合题干中的故事,稍加论述,谈谈启发心得,就可以写成了能得高分的答案了。


 DAY7 【马原】真理与谬误

一、使用场景:


真理指的是正确的东西,而谬误指的是错误的东西。


真理跟谬误两者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超出自己的范围可能会变错,而谬误回归自己的范围可能会变对。


看完上面的概念,咱们来说说真理与谬误适用的考试场景:


在考试的时候,如果读到题干材料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前有一个正确的东西,现在换个环境变错了;或是以前有一个错误的东西,现在换了一个环境和条件,它又变对了。


对变错,错变对的情况,我们可以用真理与谬误原理作答。



再往下延伸一下:


真理性的正确认知往往会导致实践上的成功,而谬误性的错误认知往往会导致实践上的失败。


所以如果故事中的主人公成功变失败,失败变成功,好的变成了不好的,不好的又变成了好的。类似于这类故事,我们也是用这个原理进行解答。


二、必背得分句:


●真理与谬误

(对应《背诵笔记》P38)


(1)真理与谬误的概念。


真理的概念: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概念: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



(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 相互区别:由于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取决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与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 相互联系: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三、小结:

好了要背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些,文字也不是太多。以后我们做题的时候,遇到了对变错、错变对、成变败、败变成的故事,我们都用这个原理进行作答。


这个原理背完了之后,马哲部分的重点热点分析及原理,我们就说到这里为止。


那么明天下一期呢,还没有到下一个学科哦,我将为大家整理马原部分的选择题的重点热点考点的汇总,用语音带大家去背。


附件
徐涛:背诵大作战DAY1-DAY7整理.pdf
pdf
下载文件
附件购买
售价:0 积分
开通会员或更高级的会员可免费下载该文件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资料
登录
目录
  • DAY1 【马原】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 DAY2 【马原】意识的能动作用
  • DAY3 【马原】对立统一规律
  • DAY4 【马原】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DAY5 【马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 DAY6 【马原】认识的规律
  • DAY7 【马原】真理与谬误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2020年徐涛背诵大作战DAY1-DAY7整理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