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考研题型分析-解题思路

第一章 历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
考试建筑历史科目题型分析
根据各高校十多年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题来看,建筑历史或是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单独组卷,或与其他科目构成专业综合科目的试卷。但无论如何,由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和外国近现代构成的建筑历史是考生应试的必备内容。纵观这些试题可知,建筑历史的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绘图、简答及论述题等。以下分别简要述之(为了各高校试题的保密性,考题所出自的学校暂且从略)。
一、选择题
考试中常见的选择题为单选题,主要针对一些比较直接而简单的知识点,是对考生基本知识的考核。
[例题一] 古希腊有三种柱式,古罗马发明了两种,形成了罗马五柱式。这两种柱式是( )。(2003年考题)
A科林斯和混合式  B 多立克和爱奥尼
C 塔司干和科林斯  D 混合式和塔司干
答案及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知识题,古希腊的三种柱式为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古罗马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塔司干和混合柱式。故正确答案是D。
[例题二] 哥特式建筑由于(  )等结构上的成就而大大丰富了其空间创造。 (2003年考题)
A 尖券肋骨拱和飞扶壁  B 帆拱和尖券肋骨拱
C 叠柱式和连续券  D 半圆拱和束柱
答案及解析:叠柱式、连续券和半圆拱是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特征,帆拱是拜占庭时期的建筑特征,尖券肋骨拱、飞扶壁和束柱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综合比对,故正确答案为A。
[例题三] 西方古典主义是指(  )。(1998年考题)
A 古代希腊、罗马建筑  B学院派建筑
C 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支配下的建筑 D 19世纪以前的古代建筑
答案及解析:这里考核的主要知识点是古典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的含义差别,古典建筑是指古代希腊、罗马建筑,而古典主义建筑则指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支配下的建筑。故,正确答案是C。
第1页



[例题四] 苏州园林中沧浪亭之“沧浪”一词出于(  )。(2003年考题)
A 《楚辞》  B 《庄子》  C 《诗经》  D 《老子》
答案及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建筑历史外围知识的试题,检验的是考生是否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素质,此类考题一般在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小。《楚辞》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语,故应选A。
[例题五] 下列私家园林中(  )不是苏州园林。(2002年考题)
A 留园  B 寄畅园  C 拙政园  D 狮子林园
答案及解析:这些都是江南名园,除寄畅园在无锡外,余者皆为苏州的园林经典。
[例题六] 以下(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寺庙建筑。(2001年考题)
A 永宁寺  B 同泰寺  C 白马寺  D 南禅寺
答案及解析:本题题干中的——个关键词是“现存”,考者切勿粗心大意而丢分。白马寺建于东汉末,永宁寺为北魏时期,同泰寺存于南梁时期,而南禅寺建于唐代。南禅寺虽晚于前三者(皆非原构),但其大殿却保存至今。如无“现存”二字,本题的正确答案当然应选C,而加此二字只能选D。
[例题七] 下列建筑(  )属于伊斯兰文化。(2003年考题)
A 尼布甲尼撒宫B 阿尔罕布拉宫C 帕赛波利斯宫D 萨尔贡王宫
答案及解析:伊斯兰建筑文化虽源于西亚,但并非西亚的古建筑都属于伊斯兰文化,A、c、D三项建筑均在西亚,尼布甲尼撒宫是新巴比伦王国时期,萨尔贡王宫是亚述帝国时期,帕赛波利斯宫是波斯帝国时期,均早于伊斯兰教的产生,故不会是伊斯兰文化。而阿尔罕布拉宫虽地处西班牙,却是伊斯兰建筑文化在西亚以外的重要代表,故正确答案是B。
[例题八] 下列建筑中(  )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在“二战”之后的作品。 (2002年考题)
A 古根汉姆博物馆B 西塔里埃森  C 流水别墅 D 罗比住宅
答案及解析:罗比住宅是赖特早期设计阶段(即于芝加哥的草原住宅时期)的重要作品,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古根汉姆博物馆都属于赖特后期作品,前二者是三十年代后期作品,唯独后者是五十年代末建成的,故正确答案是A。
[例题九] 下列建筑中属于希腊复兴建筑思潮的是(  )。(2001年考题)
A 美国国会大厦B 柏林宫廷剧院C 英国国会大厦 D 巴黎歌剧院
答案及解析:美国国会大厦突出穹顶的风格特点显然是罗马复兴建筑,英国国会大厦形体及立面造型采用的是哥特垂直式,属于哥特复兴(是后期浪漫主义的表现),巴黎歌剧院造型手法混杂,足典型的折中主义。柏林宫廷剧院的中央立面部分(人口及上部形体)采用了类似古希腊神庙式的立面处理,属于希腊复兴。故B为正确答案。
[例题十] 下列建筑师中(  )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2001年考题)
第2页
第二章 建筑历史复习纲要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主要知识点及掌握程度
一、关于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相关问题综述
了解古建筑的主要构筑类型;掌握木构建筑这一主流构筑类型的总体特点(包括优、缺点);了解抬梁式、穿斗式等主要木结构体系的特点,并能手绘简图示意之。
应熟悉单体建筑常见的平面形式及其特点;能说出平面上各部位的名称(如各开间的名称、不同部位柱子的名称等),并能以图示说明;能手绘一些重要的或有代表性的建筑平面图;了解古建筑立面的三大构成要素;了解立面构图的特征;熟悉各种屋顶形式,并能以图示说明;能手绘一些重要的建筑立面图;能于绘须弥座、勾栏等特殊部位的立面;了解一些经典建筑的设计意匠和具体手段。
应熟悉建筑群体典型的平面组合形式及其特点;理解各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方式;了解建筑整体设计意匠及与之相应的经营手段;能手绘一些代表性建筑群体空间的平面图,并能阐明其特点;能掌握占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并从文化传统和思想境界的角度对此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熟悉古建筑的各大类型及其包含的子类;了解中国古代与建筑业相关的工官制度,并能说出各时期一些代表性人物;熟悉历史卜与建筑相关的一些重要著作、文献和人物。
2.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了解原始社会时期古老的居住传统和进入氏族社会时期的几种代表性营建方式;了解当时出现的建筑类型和建筑技术,并能说出代表性的建筑遗址。
了解奴隶社会主要的建筑类型、建筑技术以及相关的建筑文化,了解夏、商、西周、春秋的建筑成就,重点掌握西周时期;了解一些重要的城市遗址和建筑遗址,经典者应能手绘其平面图。
对封建时代的建筑发展史进行分阶段把握,封建社会前期以汉代和魏晋南北朝为重点,中期以唐、宋为重点,后期以明、清为重点。
能说出秦代几个著名的建筑丁程;重点掌握汉代建筑的类型、技术与艺术成就;重点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东渐形成的新兴建筑类型和艺术风格;对封建时代前期一些重要的建筑遗存应具体掌握,并能手绘其立面示意图(如墓阙、墓表等)。
了解隋代几个著名的建筑工程;重点掌握唐代建筑的类型、技术与艺术成就;熟悉唐代现存的几个重要的木构建筑实例;了解五代几个著名的佛教建筑实例;重点掌握宋代的建筑艺术成就,了解《营造法式》等重要著作;了解辽代一些重要建筑实例;对封建时代中期一些重要建筑应具体掌握,经典者应能手绘其平、立、剖面图。
第19页



了解元代一些重要的宗教建筑:重点掌握明清两代建筑的类型、技术与艺术成就;对明清时期一些重要的建筑单体、群体应深入掌握;应能手绘封建时代后期一些经典建筑的平、立、剖面图。
二、住宅、聚落及城市建设
1.住宅与聚落
了解远古时期穴居、巢居等居住形态的主要特点,能说山早期几个较典型的农耕文化遗址;了解“农业一聚落一乡村住宅”与“商业手工业一城市一城市住宅”发生的脉络关系;了解历代一些典型住宅的基本特点。掌握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混合式等砖木混构类(如北方四合院)、干式、井干式等木构类型住宅及土构类(如窑洞)、土木混构类(如土楼、阿以旺、一颗印)、石木混构类(如碉楼)类型,并能画出其中一些重要的平、立或剖面,解释各类住宅的主要特点,能既出—些住宅类型的子类型(如土楼的六种类型)、窑洞的三种类型等。掌握一些典型聚落的核心特征(如选址、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功能布局和空间逻辑、祭祀建筑在聚落中的作用,主要交通流线的景观组织、住宅形态等)。
2.城市建设
了解城市构成的基本要素,城市模式发展演进的几个阶段,了解古代都城建置的基本情况,了解古代各地方城市建置的基本情况,了解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理沦。
掌握古代都城的一些重要实例(如汉长安、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南朝建康、隋唐长安、北宋东京、明清北京等),能分别评述其建设成就,并能掌握其类型及文化的继承关系。
三、礼制建筑——宫殿、坛庙、陵墓
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宫殿的重要遗址;宫殿建筑的主要发展阶段,宫殿的基本特点,能简述唐大明宫、清沈阳故宫的建筑特征。掌握明清北京故宫的建筑特征,(并能画出其平面格局示意图);了解早期坛庙的一些重要遗址;了解坛庙建筑的儿大类型及其子类。掌握北京天坛的建筑特色(并能画出其平面格局示意图)、曲阜孔庙的建筑特色;了解北京社稷坛、太庙、太原晋祠的建筑特点(其中一些重要的平、立面应能画出)。
了解陵墓建筑不同时期地下墓室建造模式和基本特点,地上陵台及陵园建筑不同时期的特点和演变规律,掌握汉陵、唐陵、宋陵、明陵的建筑特色,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典例(如汉杜陵、唐乾陵、宋永昭陵、明孝陵及十三陵)能画出平面示意图;了解先秦陵墓、秦陵、清陵的建筑特点。
四、宗教建筑
了解各历史时期佛教寺庙、佛塔、石窟建筑的主要特点及演变轨迹,了解道教、伊斯兰教的一些代表性建筑。掌握汉化佛教寺庙、藏传佛教寺庙“都钢法式”布局模式及混合布局模式的特点及彼此差异并能对经典实例进行评述(“伽蓝七堂”布局模式如正定隆兴寺,“都钢法式”布局模式如西藏萨迦寺,混合布局模式如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能论述一些重要寺庙(如佛光寺大殿、独乐寺、布达拉宫、呼和浩特的席力图召等)的建筑特色。掌握佛塔的
第三章 中国建筑史内容精要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
中国占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变化得十分缓慢,故对其进行历史分期、断代是颇具困难的。以下断代方式可供参考:
创立时期:先秦之前,建筑技术处于探索时期。此阶段勺古埃及、古西亚直至希腊建筑时期相对应。
成熟时期:秦汉时代,木构建筑体系初步成熟。此阶段与希腊化时期、罗马建筑时期相对应。
融汇时期:融汇外来佛教文化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此阶段与欧洲早期基督教建筑、拜占庭建筑时期相对应。
全盛时期:隋唐时代,建筑技术高度成熟。此阶段与拜占庭、罗马纳斯克(即罗马风)及早期哥特式建筑时期相对应。
定型化时期:宋、辽、金、元是对隋唐建筑的继承发展时期。此阶段与西方哥特式建筑时期相对应。
延续时期:明清时代,留下了大量的建筑实物,是封建时代的终结时期。此阶段与文艺复兴以及其后产生的各种建筑时期相对应。
1.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
(1)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人工营建的穴居和巢居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住所是天然岩洞①。旧石器时代,这种自然天赐的洞穴是当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严格地讲,这种住所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因为它并非是人工构筑的产物。然而,当先民们有意识地营建洞穴的时候,便是建筑真正的起源②。
穴居的平面形式以圆形或方形圆角为多,空间形式有竖穴、土壁横穴(类似于后来的靠崖窑)、地坑式窑穴,以上三种形式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称为“全地穴式”穴居。后来,“全地穴式”穴居发展为“半地穴式”穴居,进而演化为原始地面房屋。
稍后于穴居的是巢居③,《韩非子•五蠹》曾记载有巢居的传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这等于解释了巢居产牛的
① 《易•系辞》日:“上占穴居而野处”。
② 《礼记•礼运》中有“营窟”之说,其《疏》口:“营,累其土而为窟,地高则穴于地,下则窟于地上。”显然.

这样的洞穴是人千营建的,应当视为最古老的建筑。
③ 《始学篇》中载:“亡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有巢氏。”
第27页



原因: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穴居和巢居是并存的,巢居用于地势低洼地带(南方地区较适宜),穴居用于地势高亢地带(北方地区较适宜)①。而且,“巢居”与“穴居”也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②。
无论是穴居还是巢居,都是原始初民依据动物天然居住方式的模仿性创造。
(2)地面房屋遗址
约六七千年前,出现了两种代表性的地面房屋建筑。
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立旦木骨沁经墙建筑:单体典例(西安半坡村F22遗址),聚落遗址典例(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
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式建筑:典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是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木构建筑实例)。
单体建筑的形状有圆形、方形,还出现了套间式、分隔式的房屋。
除了居住建筑外,还有祭坛和神庙这两种祭祀建筑。祭坛有方形和圆形,以土筑或石块堆垒,如浙江余姚瑶山和汇观山、内蒙古大青山、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的祭坛遗址。中国垦直老的神庙遗址是辽宁建平县的女神庙遗址。
营造技术:采用石器工具,北方地区仰韶文化时期的建筑木构件之间以绑扎法相连接,木构架与墙体结构分工明确,地面墙面多采用烘烤陶化处理,甚至出现了白灰抹面。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采用夯土地基,室内地面上开始广泛使用白灰面层,墙体土坯砖或木骨泥墙,在山西陶寺村遗址的白灰墙面上有刻画的图案,这是我国已知的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2.奴隶社会建筑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夏、商、周及春秋时期,是建筑发展的一次飞跃,灿烂的青铜文化为木构技术及板筑技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在公元前u世纪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后,筑城和宫室的制度日趋完善。
(1)夏代建筑遗址
夏朝的城市遗址有距今4000多年的河南嵩山王城岗遗址,豫东淮阳平粮台城址,山西夏县城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代表性的宫殿遗址有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有建筑遗址数十座,其中一号宫殿规模最大,夯土台基(108mx1OOm),殿堂柱列整齐、开间统一(采用了偶数开问,可能与当时的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有关),檐柱两侧有永定柱遗迹,四周为封闭的廊院,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2)商周建筑遗址及建筑技术
商代城址主要有早期的郑州商城、河南尸沟乡城址、湖北盘龙城遗址以及后期的殷都遗址(商曾六次迁都,最后定都于殷)。其中尸沟乡城址已出现宫城、内城、外城的格局,宫
① 《孟子•滕文公》载:“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② 《札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
第四章 “外国古代建筑史”内容精要
第一节 古埃及、西亚及爱琴文明的建筑
人类文化的原初阶段,对于环境自身的外在空间的认识与理解处于一种混沌与朦胧的状态。原始人对外在空间的最早感觉,是从对外在自然现象的观察与理解中获得的(如日出日落)。广泛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中的基于太阳崇拜、生殖崇拜之上的早期神话与原始巫术,隐蕴了人类对于外在空间感觉的最初冲动。
一、古埃及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尼罗河两岸树木稀少,气候炎热,北部(下游)是沙漠,南部(上游)为山岩。由于尼罗河贯穿全境,每年定期河水泛滥,带来肥沃的土壤,出于对自然力的崇拜,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
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尼罗河上下游分别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奴隶制王国。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上埃及统一了全国,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帝国一美尼斯(Menes)王朝,历史上称为第一王朝,首都位于尼罗河下游的孟斐斯;王朝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有很发达的宗教为之服务,因而产生了强大的祭司阶层,皇帝的宫殿、陵墓以及庙宇成了主要的建筑物,它们追求震慑人心的艺术力量。
1.历史分期及建筑概况
古埃及建筑的发展大致町分为三个主要时期:
(1)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7一前22世纪)
本期以北部尼罗河三角洲为主,首都孟斐斯,陵墓是其代表性建筑。
古埃及人迷信死后会复活并从此得到永生,所以国王(法老)与贵族均建造能保存自己躯体的陵墓。
金字塔的演变过程:陵墓最初是用土坯仿照住宅而建的“玛斯塔巴” (Mastab)式①,即梯形墓;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Nedetka)的萨卡拉墓,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随后逐渐发展为石砌的多层阶梯状金字塔,以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Pyramid。fZoser,建于约公元前2778年)为代表;最后演变为方锥体式的金字塔陵墓,以吉萨金字塔群(Great Pyramids,Giza,建于约公元前Z723一前2563年)为代表。
① 玛斯塔巴墓的基本模式是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
第93页



(2)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一前1日世纪)
国土扩展到南部山区,首都迁至底比斯,本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山现了有经济意义的城市,如卡洪城(Kahun),神庙的型制亦初步形成。此外,出现了在深窄的峡谷壁上开凿的石窟陵墓(称为峡谷墓),祭祀厅堂(庙宇)成为陵墓建筑的主体。
峡谷墓一般规模较大,与地形巧妙结合,并且加强了内部空间的作用,在中轴线上沿纵深方向展开,整个悬崖被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3)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一前11世纪)
本期是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建造了大量的宫殿和府邸。此外,伴随着皇帝专制制度的强化,相应的宗教制度也逐渐形成,太阳神被看作是天上至高无上的神,世间的皇帝则是太阳神的化身,于是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帝王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因此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类型,著名的太阳神庙卡纳克——卢克索的阿蒙(AInon)神庙。
2.建筑的一般特征
(1)主体内容:建筑以礼制(如陵墓)和宗教(如神庙)内容为主体,充分表现了纪念性的特征,对一般世俗建筑的关注相对较弱。
(2)建筑型制:建筑的型制、布局渗透着古埃及人对宇宙观、自然观的理解和认知。
(3)空间序列:开始用空间序列表达建筑构思并渲染环境气氛(陵墓与神庙皆然)。
(4)巨石建筑:重要的建筑上使用石料,规模体量巨大,是古代早期巨石建筑的典例,建筑与雕刻艺术紧密结合。
(5)建筑的象征性:如方尖碑与太阳、金字塔人口的朝向与太阳的运行关系等。
(6)厚重的建筑造型:为了防热,墙和屋顶做得很厚,窗洞小而且少;纪念性建筑尤甚。
(7)合理的建筑形式:建筑形式因时因地而异,既反映出古埃及人擅长结合环境把握建筑形式的杰出能力,同时也反映出建筑与社会发展状况的协调。
3.代表性建筑
(1)吉萨金字塔群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古老、最恢弘的纪念性建筑。作为法老的陵墓,是其追求生命永恒的印证。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巅峰之作,涵盖厂巨型王室陵墓所具备的典型建筑特色,如图4—l所示。
 
①选址:位于下埃及尼罗河西岸,人口朝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②组成:主要有胡夫金字塔(Khufu)、哈夫拉金字塔(Khafra)、孟卡拉金字塔(Menkaura),它们坐落于同一条对角轴线上,每座金字塔所配属的祭庙与堤道都位于朝向尼罗河的一侧,而在金字
第五章“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内容精要
第一节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现代建筑思想的孕育
一、时代背景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人了近代阶段。而到了18世纪末,首先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继英国之后,法、德、美等国也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扩展到重工业,并于19世纪末达到高潮。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迅速确立,致使工业聚集,西方国家由此步人工业化社会。
孕育新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
(1)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建筑材料和结构对建筑创作中的复占主义思潮建筑设计思想的冲击。
(2)全新建筑类和建筑需求对于建筑师所受的传统学院派教育理论的冲击。
(3)城市人口的恶性膨胀和大工业城市的飞速发展。
(4)新的功能需要和新的技术条件,对于陈旧建筑类型与风格的冲击。
这是一个孕育建筑新风格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旧因素并存的时期。
二、依然盛行的复古思潮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着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中主义。它们的出现主要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有政治上的需要,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1.古典复兴
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山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吏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
(1)出现原因
①政治上的需要:“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对于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把占代民主的希腊、罗马共和国的建筑作为自己胜利的纪念碑。
②其次是由于考古的发达:人们逐渐认识到占代艺术的成就,在批判巴洛克与占典主义的同时,把目光锁定在建筑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③理性精神的继承:古典主义与理性主义发生了联系,把真正科学的理性精神带回了
建筑领域。于是产生了各种新古典主义,即占典复兴建筑风格。这理性已不是古典
第133页



主义者所标榜的先验的儿何学的比例及清晰性、明确性等,而是功能真实与自然,建筑物的一切都要表明它存在的理由。建筑表现上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那些陈旧了的巴洛克、洛可可。
(2)建筑概况
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风格类型有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法国是古典复兴建筑活动的中心,主要代表作品有万神庙(1755~1792)、雄师凯旋门(1808—1836)、马德兰教堂(1806—1842)等,都是罗马复兴的作品;少数建筑表现为希腊复兴,如军功庙。
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兴起丁罗马复兴的潮流,代表作品有英格兰银行(1788—1835),此外还有巴斯马戏场广场、“王家新月”住宅、伦敦摄政花园附近的“花园新月”与“四分圆”住宅。19世纪又兴起了希腊复兴建筑,代表作品有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1823—1829)、爱丁堡大学校舍(1825~1829)等。
德国主要是希腊复兴式,代表作品有柏林宫廷剧院(1818—1821)、阿尔塔斯博物馆(1824~1828)、国家美术馆、慕尼黑的城门。希腊与罗马复兴的结合典例星柏林勃兰登堡大门(仿雅典卫城山门,用多立克柱式,但以罗马式女儿墙代替希腊山花)
美国独立后,古典复兴建筑盛极一时,美国国会上厘(1793~1867)仿巴黎万神庙,为罗马复兴风格;此外白宫也是罗马复兴的代表。罗马复兴的主要建筑师是杰弗逊(独立战争时期的领袖),其代表作有维琴尼亚洲议会大厦(罗马围廊式庙宇)。而林肯纪念堂(1911~1922)、纽约海关大厦则是希腊复兴建筑的实例。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首先活跃在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在建筑上有一定的反映。
(1)出现原因
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不仅带来生产的大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杂乱拥挤、环境恶化。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乌托邦社会主义者,他们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工艺品,并用它来和古典艺术相抗衡。
(2)建筑概况
浪漫主义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它分为两个时期:先浪漫主义时期和哥特复兴时期。
①先浪漫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它带有小资产阶级、没落贵族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夹杂着消极的虚无主义的色彩。在建筑上一方面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田园风格。如艾尔郡的克尔辛府邸(1770~1790)、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1796—1814)、渥尔伯尔府邸、伊登大厦。
另一方面表现为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居世界前列情调。如: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第六章 简答题、论述题示例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部分
1.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答: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园林,它们之间都有——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①追求诗画意境。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含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
②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中国园林特别注重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二是景物命名,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③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二者都经常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在有限空间中创造无限空间感的效果。
④特别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是园林设计的重要手法,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2.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
答: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
①它们是显示建筑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装饰的式样、色彩、质地、题材等都服从于建筑的社会功能;如宫殿屋顶用黄色琉璃,彩画用贴金龙风,殿前用日晷、嘉量、品级山、龟鹤、香炉等小品,以表示帝王的尊严;私家园林用青砖小瓦、原木本色和精巧自由的砖木雕刻,以体现超然淡泊的格调。
②它们中大多数都有实用价值,并和结构紧密结合,不是可有町无的附加物。油饰彩画是为了保护木材,屋顶吻兽是保护屋面的构件,花格窗棂是便于夹纱糊纸;而像石雕的柱础、栏杆、螭首(吐水口)、木构件的梭柱、月梁、拱瓣和麻叶头、霸王拳、菊花头等梁枋端头形式,本身就是对结构构件的艺术加工。
③它们大部分都趋向规格化、定型化,有相当严格的规矩做法,通过互相搭配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但也很注意细微的变化,既可远看,也可近赏。
④它们的艺术风格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地区性和民族性。例如汉代刚直浓重,唐代浑放开朗,宋代流畅活泼,明清严谨典丽。北方比较朴实,装饰只作重点处理,彩画砖雕成就较高;南方比较丰富,装饰手法细致,砖木石雕都有很高成就。藏族用色大胆,追求对比效果,镏金、彩绘很有特色;维吾尔族在木雕、石膏花饰和琉璃面砖方面成就较大;回族则重
第167页



视砖木雕刻和彩画,题材、手法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3.中国古代桥梁有哪些类型
答:中国古代桥梁形式多样,在建筑上极富特色。从结构与造型形式上可分为拱式桥、梁式桥、索桥、浮桥、悬臂桥等,前两种比例尤多。拱式桥又分为联拱式与单拱式,单拱式桥亦可分为敞肩式与实肩式等。有的在桥上还建有桥亭、桥廊,甚至是市肆店面,使桥梁本身也成为交易场所。还有相当——部分尺度较小的桥梁,则作为建筑或园林的附属部分。
拱式桥有悠久的历史,最著名的为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即赵州桥),为大跨度敞肩式平拱桥。类似者还有建于金代的河北宁晋永通桥、山西崞县普济桥、山西晋城景德桥及建于明代的河北赵县济美桥等。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表现的虹桥,则是一座大型木构拱桥。明清时期砖石拱桥十分普遍,尤其是江南一带,为便于水运交通创造了半圆拱、尖形拱、弓形拱、多边形拱等多种拱桥形式。古代遗留下来较著名的石拱桥还有金代建造的北京卢沟桥,明末建造的江西南城万年桥、永丰思江桥,清代建造的清漪园十七孔桥等,都很著名。
梁式桥是另外一种较普遍的桥梁。桥面结构有石梁、木粱或石木混合等数种。其中石梁限于跨度,桥墩较密集,木梁的跨度可以较大。在多雨的南方地区,为防止木梁朽损,在有些梁式木桥上盖以屋顶来保护桥面,这种桥称为廊桥。有些较长的廊桥还在每个桥墩上各建重檐亭屋1座,增加了桥梁的造型美观。著名者如南宋时建造的福建泉州安平桥,全长约2500米,分有362跨,上建有桥亭5座。
4.简述明代长城的基本特点
答:特点如下:
①建筑技术的进步。由于制砖和砌筑工艺水平提高,明代长城许多重要的墙体和城关堡寨都用砖砌,代表了长城建筑水平达到最高阶段。
②完整的线路。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甘肃嘉峪关,累计达5660公里,有的地段还建有复线,史称万里长城。
③具体选址。位于在高地、陡崖、山脊上,尽量利用自然地势以增加险要,并形成恢弘的气势。
④用材及结构。因地制宜,多使用夯土版筑墙(都在黄河以西)和砖石墙①。
⑤敌台。间距30~100米不等,有空心②和实心两种,平面有圆有方,结构有砖拱和木结构外包砖等,种类很多。
⑥烽堠(烽火台)。一般建在山岭高地上,间距约1.5公里。形式与构造和敌台相似,为报警用的独立台墩。
⑦关隘。为险要交通孔道的防御组群,由驻兵的城堡、出入的关城③、密集的烽堠、敌
① 一般构造是用条石做基,墙皮用大砖或块石砌筑,内填碎石三合上,高度3—8米,顶宽4—6米,顶部外侧设雉堞,内侧设女墙。另有一些特殊构造,如辽东镇(山海关以东)有柳条墙和木板墙。
② 空心敌台一般高2层,下层驻兵,且通城墙顶部,上层建铺房,为守卫的处所,四周建有雉堞。
③ 关城是主体,建有瓮城、城楼、角楼、敌楼、铺房等,两侧与长城相连。现存著名关城有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古北口、雁门关等,地形险要,建筑雄伟,也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独具风格的杰作。
第七章 名词解释精选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部分①
一、石作与木作
1.磉墩:用砖或石砌的柱基础,上置柱顶石。
2.柱木质:置于柱础之上、垫于柱脚之下的构件。
3.礓碴:用砖石棱角侧砌成的锯齿形的斜路。
4.象眼:台阶侧面的直角三角形部分,许多象眼还作层层凹入的处理。
5.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6.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7.砚窝石:踏垛最下—级,与土衬石齐平,比地面略高。
8.分心石:大型礼制建筑中阶条石与槛垫石之间的位于中轴线上的长石板。
9.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问檐柱中线重台,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
10.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份。
11.马头墙:防火山墙的一种,因其高出屋面随坡跌落部分形似马头,故称。也叫跌落山墙。
12.五花山墙:悬山山墙的主要做法之一,随着各层排山梁柱和瓜柱,砌成阶梯形,直接勾出构架的结构。
13.斗子墙:即空心砖墙,又叫空斗墙。分有眠空斗墙(平砖、立砖交替砌筑)和无眠空斗墙(只用立砖不用平砖)。
14.金镶玉:北方包砖墙的一种做法,墙体四周砌砖,中心填以碎砖或土坯。南方空斗墙内填碎砖土等的做法则称为“金满斗”。
15.萧墙:即影壁、照壁,古时也称为屏。
16.云墙:墙头为波浪形曲线,常用作园林的隔墙。
17.瓦口子:古建筑屋顶部位名称,又称当勾。位于瓦垄与脊交接之处,由于位置不同叫法也有别,如在正脊部位又称正当勾,在戗脊部位又称斜当勾。
18.签尖:即墙肩,常见做法是将墙的顶部做成斜坡或曲线形,以将墙厚减薄,与其上的梁枋衔接柔和。
19.墀头:硬山建筑山墙的上部称为墀头,由戗檐砖、盘头等组成。
20.戗檐砖:立于墀头的盘头之上的方砖,砖面超前,微向下倾,上雕花纹。
21.盘头:戗檐砖之下、枭混之上叠砌的出砖二层,称为盘头。而其转向山面后成为沿山尖
① 注:本名词解释是对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教材附录的补充,凡教材有的,此处不再列出;此外,对于其他常识性的名词也不予列出。
第217页



斜上的形式,称为“拔檐”。
22.一品书散水:古.建筑砖作术语,亦称“一封书散水”。一种简单的散水做法,常用于台基周缘。砌墁时先用条砖沿基底铺设一周,其外边再栽以一圈立柱,借以起到疏导雨水、保护基础的作用,散水的宽窄,一般视建筑物的体量和上出檐的长短而定。
23.天井: (1)墀头看面止身墙上端部至大连檐里皮之空距,即全部梢子出檐所占的部位。(2)四合院的十字甬路的牙子外口至散水牙子外口之间的空距。
24.黑活:清代称建筑之砖雕工艺为黑活。
25.寻杖(巡杖):古代栏杆上部横置的扶手。在栏杆转角处相垂直的两寻杖截止于转角望柱而不出头的做法,称为“寻杖合角造”;二寻杖搭交出头而不用望柱的称为“寻杖绞角造”。
26.重台勾栏:宋式栏杆的一种,因用上下叠置两重华板,故称重台勾栏(只用一层华板的则称单勾栏)。
27.罗汉栏板:只用栏板而无望柱,两头用抱鼓石。
28.地袱:栏杆最下层的置于阶条石之上的横石,叫地袱。宋《营造法式》上又叫地拢。
29.地霞:重台勾栏的小华板,栏杆下部的装饰性华板,紧贴地袱或靠近地面,并作云形雕刻,所以又叫地霞。
30.盆唇:石栏杆华板之上承托蜀柱的枋形构件(或雕成枋形),与寻杖平行,其下部棱角作弧形处理,有如盆之边沿,故名盆唇。
31.斗子蜀柱:石栏杆所用构件,置于盆唇上,以支撑寻杖。其下部雕成下宽上窄的卷叶形或其他形式,上端雕成斗形,顶着寻杖下皮,谓之斗子蜀柱。
32.云拱:宋代石栏杆的蜀柱除了斗子蜀柱的形式外,还常雕成上下两部分,上部雕作云形,略似拱,以承托寻杖下边,故名云拱,云拱下部为瘿项或撮项。
33.瘿项:云拱下部的装饰性雕刻,因雕成上下小、中间作扁圆形鼓出形状,有如颈瘤,故名瘿项(若雕成下宽上窄的凹圆弧形,则名“撮项”)。明清则多为宝瓶形。
34.抱鼓石:在垂带栏杆的最下端,有一块刻成鼓形或云形之类的陡立的厚石,将最下一根望柱扶牢撑稳,这个石构件就叫抱鼓石。抱鼓石也用于罗汉栏杆的两端及建筑物其他地方,最早可能出现于元朝。
35.螭首:古代碑额、殿柱、殿阶上的龙头状雕刻。
36.隔架科:用于内檐大梁与随梁枋之间的斗拱。与溜金斗拱后尾相交的隔架科则称为“花台科”(常见于明清时期)。
37.品字科:只用翘不用昂的斗拱,从侧立面看形如倒品字。
38.平坐斗拱:用于支撑楼阁、塔,月台、平台、城楼等平坐的斗拱,其前部多为带翘斗拱,后尾多用可延至于柱的枋子。斗拱做法不同于一般斗拱,但踩数多少需依走道宽窄而定。
39.溜金斗拱:一种复杂、高级的斗拱,自中线以外与普通斗拱完全相同;中线以内,自耍头以上,连撑头和桁杭,都在后面特别加长,顺着举架的角度向上斜起秤杆以承受上一架的桁或檩,因其秤杆是以下金桁自上而下溜到檐部的,所以叫溜金斗拱。
40.挑金斗拱:一种用于殿阁檐宇四周的斗拱。其外跳即中线以外与翘昂斗拱相同,有五、七、九踩等规格,中线以内的结构则很复杂。因为它不仅悬挑屋檐,而且还起到悬挑下
第218页
第八章 各校硕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建筑历史科目考题示例①试题一:(某校86年试题)
一、填空(每题3分,共12分)
1.原始社会晚期有代表性的居住遗址,北方是____;南方是____。
2.请写出下列诸代著名建筑各两座:唐____、____,宋____、____.
3.____时砖在建筑上被普遍使用。砖建筑称____,主要采用____结构。
4.斗拱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等构件组成。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回水 2.“借景”,并以实例说明 3.隔架科 4,计成 5.斗口
三、请用徒手绘出六种主要屋顶形式的筒图。(12分)
(立面或透视不限,同一屋顶形式加重檐不能算作另一种形式)
四、我国汉代建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6分)
五、文艺复兴为什么转向古典文化?这一转变对建筑带来了什么影响?(10分)
六、希波达姆(丹)城市规划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这种规划法与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有何关系?(10分)
计思想。(10分)
八、“servant and served space”这一概念足谁提出的?单一典型实例说明如何在建筑中具体表现这一概念?(10分)
九、作图完咸太妃陵的视觉分析,指出该图在比例和某些细部形式上的错误。 (10分) (此题在试卷上作,少量说明文字写在空白处)
试题二:(某校05年试题)
中国建筑历史部分:
一、填空
1.中国现存唯一的木塔____建于____。
2.中国最早的大学建筑学科成立于____,____。
3.北京四合院入口____,区分内外院的是____,联系正、厢房的是____。
4.承德避暑山庄建于清____时期,主要景点____。
①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试题的学校名称此处不予列出,也不再给出标准答案,请读者见谅。
第230页



二、名词解释
1.样式雷 2.面朝后市 3.四面厅 4.华盖事务所 5.以材为祖 6,通面阔
三、问答题
对上海“新天地”项目的评价
外国建筑历史部分:
一、填空
1.古埃及最成熟金字塔____。
2.两河流域下游____王国,上游____国家。
3.古希腊三个柱式____、____、____。
4.圣索菲亚大教堂是____时期最辉煌的建筑代表。
5.圆厅别墅设计人____。
6.钢筋混凝土出现在____下半叶。
7.塔特林是____代表。
8.洛克菲洛中心建于____年代。
二、名词解释
1.希腊十字 2.肋拱架 3.维也纳分离派 4.未来主义 5.CIAM
三、问答题
柯布西耶的“新建筑5点”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试题三:(某校99年试题)
中国建筑历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2X5=10分)
1.大木大式 2.三朝五门 3.负阴抱阳 4.舍宅为寺 5.步移景异
二、简述(6x3=18分)
1.唐代都城中商业活动的组织方式与宋代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哪方面?为什么?
2.故宫的“前三殿”与“后三宫”的名称从前至后依次是什么?两者在规模上有什么特点?
3.风水学说的实质是什么?早期的环境考察中,望、观、景、 卜分别指的是什么具体做法?
三、论述(14分)
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论述北京天坛的建筑特点。
(1)对天地认识观的表现;
(2)天神与帝王地位关系的处理;
(3)建筑环境与建筑形体的对比手法。
四、形象表达(8分)
以设计草图的表现手法画一座仿古楼阁的立面图,要求如下:
(1)平面为八角形;
(2)层数为五层;
(3)每层有腰檐和平座;
第231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建筑史考研题型分析-解题思路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