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知识点及历年考研真题解析之心血管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知识点1: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一、心脏泵血的机制:驱动血液的定向流动
动力
直接动力:压力差(血液自压力高的部位向压力低的部位流动)
室内压>动脉压:射血
室内压<房内压:充盈
原动力: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
定向流动:心脏瓣膜的单向开启
A型题
1.    (1994)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C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 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心室充盈的动力
解析:心室血液充盈是血液自心房流入心室,直接动力是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内压,而使心室内压降低的原动力是心室肌舒张。
2.    (1994)下列哪项不属于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A 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    B 交替脉    C 呼吸困难        D 颈静脉怒张 E 端坐呼吸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颈静脉怒张是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主要见于右心衰竭,是由于右心功能下降,回心血量减少,静脉压升高,体循环静脉系统过度充盈。
3.    (1997)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A 疲乏无力                B 劳力性呼吸困难            C阵发性夜间吸呼困难
D 夜间卧床时咳嗽         E 失眠、尿少、头晕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当左心衰竭时,左心泵血量减少,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肺循环淤血,甚至肺水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早期呼吸困难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
4.    (2001)心房颤动发生后至少可使心排血量下降: 
A 35%            B 30%            C 25%            D 20%            E 15%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心房收缩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
解析:心房收缩期内,由于心房收缩推动进入心室的血液约占心室总充盈量的25%。因此,心房颤动后,心房不能有效收缩,心室充盈量(心输出量)约降低25%。
5.    (2001)左心功能不全、肺循环淤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咳嗽、咯痰,痰为浆液性,呈白色泡沫状        B 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即缓解
C 肺微小动脉压增高,血浆外渗,痰内带血丝    D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E 支气管痉挛,发作性哮喘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时,由于肺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渗出到肺间质与肺泡而引起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发绀、气促、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或无色)泡沫样痰。
6.    (2005)下列关于左房室瓣关闭不全患者早期病理生理改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左心房压力负荷增加        B 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        C 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
D 肺静脉压力负荷增加        E 肺静脉容量负荷增加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左房室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导致血液反流至左心房,致使心室再次舒张时充盈血量增加,即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疾病后期还可出现肺静脉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增加。
7.    (2006)下列哪项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A 人口老龄化                                B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率降低
C 随年龄增加心肌细胞数减少                D 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E 应用负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过多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心脏泵血的原动力
解析:心脏泵血的原动力是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因此,当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时,心脏的泵血量降低,出现心力衰竭。
8.    (2007)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最常来源于:
A 右心                B 左心             C 主动脉                D 髂动脉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血液的流动顺序依次为左心→主动脉→毛细血管→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因此,动脉血栓栓塞主要来源于左心。
9.    (2008)下列呼吸困难类型中,最可能是由左心功能衰竭所致的是:
A 劳力性呼吸困难                    B 吸气性呼吸困难
C 呼气性呼吸困难                    D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血液定向流动
解析: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一种夜间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表现为患者夜间入睡后因突感胸闷憋气而被憋醒,在坐起咳嗽和喘气后有所缓解,是左心衰竭造成肺淤血的典型表现。
10.    (2012)临床上出现舒张期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疾病是:
A 急性心肌梗死    B 扩张型心肌病    C 高血压病        D 缩窄性心包炎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心室充盈动力
解析: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室顺应性降低,舒张和充盈能力减弱,心脏泵血量减少。常见于高血压伴左室肥大(最常见)、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等。
C型题
A 肺动脉压增高    B 肺毛细血管嵌压增高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1.    (1999)二尖瓣狭窄心功能失代偿期: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泵血量降低,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出现肺循环淤血。长期肺循环淤血,可致肺动脉压增高。
12.    (1999)单纯右心室梗塞: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单纯右心室梗塞,右心泵血量减少,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系统过度充盈、静脉压升高、水肿、内脏淤血。
X型题
13.    (1990)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A 呼吸困难         B 咳嗽咯血     C 乏力、紫绀        D 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答案:ABC            层次:应用                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左心功能不全时,左心回心血量减少,出现肺淤血甚至肺水肿,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咯血、乏力、紫绀(缺氧的表现)。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提示体循环静脉淤血,见于右心衰竭。
二、心动周期
概念: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分期:收缩期;舒张期
特点
心房、心室顺序收缩,但存在全心舒张期
左右心室或心房同步收缩
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三、心脏泵血过程
分期
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
压力变化
变化速率最快: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
压力极值:快速射血期末(压力最高);快速充盈期末(压力最低)
容积变化
容积极值:等容收缩期(容积最大);等容舒张期(容积最小)
瓣膜变化
二尖瓣:等容收缩期初(关闭)→快速充盈期初(开启)
动脉瓣:等容舒张期初(关闭)→快速射血期初(开启)
A型题
14.    (1993)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关闭到开放的对间约相当于:
A 心房收缩期+心室等容收缩期        B 心房舒张期            C 心室收缩期
D 心室舒张期                        E 心室收缩期+等容舒张期
答案:E                层次:应用                考点:心脏泵血过程瓣膜变化
解析:房室瓣关闭是由于心室收缩,室内压高于房内压,始于等容收缩期出,终止于等容舒张期末。因此,其关闭到开放的时期包括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和等容舒张期。
15.    (1994,2011)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A 心房收缩期末    B 减慢充盈期末    C 减慢射血期末    D 快速充盈期末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心脏泵血过程容积变化
解析:心室内容积最大的时期应为心室充盈最后的时期,有充盈的三个时期分别为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最末(容积最大)的时期应为心房收缩期末。
16.    (2006)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开放始于:
A等容收缩期初                B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射血期初
D等容舒张期初                E 等容舒张期末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心脏泵血过程瓣膜变化
解析:二尖瓣(左房室瓣)开放是由于室内压低于房内压,始于等容舒张期末或快速充盈期初,终止于心房收缩期末或等容收缩期初。
B型题
A 等容收缩期末            B 等容舒张期末            C 快速射血期末
D 快速充盈期末            E 心房收缩期末
17.    (2003)左心室内压最高的是: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心脏泵血过程压力变化
解析:心室开始收缩后,室内压升高超过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室内压迅速升高(等容收缩期)直至超过动脉压,动脉瓣开启,心室内血液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快速射入动脉(快速射血期),但随着血液大量进入动脉,心室内血液量减少,室内压开始下降甚至低于动脉压,射血速度相应减慢(减慢射血期)。因此,室内压在减慢射血期时已经开始下降,最高值出现在快速射血期末。
18.    (2003)左心室内容积最小的是: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心脏泵血过程容积变化
解析:射血至最末期,左心室容积达最小。之后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低于动脉压,动脉瓣关闭,室内压迅速下降,称为等容舒张期,此期内心室容积不变,一直处于容积最小状态,直至等容舒张期末。
四、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原因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关闭
标志    心室收缩    心室舒张
特点    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    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A型题
19.    (1994)下列哪些情况下可在心尖部听到舒张期杂音:
A 缩窄性心包炎                        B 二尖瓣狭窄
C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D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答案:ABCD        层次:应用                考点:心脏杂音的生成(超纲)
解析:心脏杂音是由于血液流动加速或血液流动紊乱产生湍流,并形成湍流场(漩涡),使心脏壁或血管壁发生振动所致。心尖部舒张期杂音可见于二尖瓣狭窄(血液舒张期充盈时流速加快)、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室舒张时动脉血液血液反流回心室)、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常伴有狭窄)、缩窄性心包炎(心室舒张受限引起血流发生湍流)。
20.    (1990)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半月瓣关闭                B 主动脉瓣关闭                C 肺动脉瓣关闭
D 房室瓣开放                 E 房室瓣关闭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第一心音的产生原因
解析:第一心音是由于房室瓣突然关闭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
21.    (2003)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房室瓣开放                B 房室瓣关闭                    C 动脉瓣开放
D 动脉瓣关闭                E 心室壁振动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
解析:第二心音是由于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

知识点2: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一、概念
    概念    正常值
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70 ml
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55~65%
每分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5 L/min
心指数    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3.0~3.5 L/(min•m2 )
A型题
22.    (1995)某人氧耗量为300 ml/分,动脉氧含量为20 ml/100 ml血,肺动脉氧含量为15 ml/100 ml血,心率为60 次/分,试问他的每搏输出量是多少:
A 1 ml            B 10 ml            C 60 ml            D 100 ml        E 200 ml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搏出量;心输出量
解析:每搏输出量(搏出量)是指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某人动脉氧含量(动脉血)为20 ml/100 ml,肺动脉氧含量(静脉血)为15 ml/100 ml,提示血液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释放出的氧量为5 ml/100 ml;耗氧量为300 ml/分钟,为满足氧的需求,其相应血流量应为6000 ml/分钟(300 ml/分钟÷5 ml×100),即要求的心输出量为6000 ml/分钟;心率为60次/分钟,故播出量为100 ml(6000 ml/分钟÷60次/分钟)。
23.    (1997)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A 收缩压        B 舒张压        C 脉压            D 外周阻力        E 心输出量
答案:E                层次:应用                考点:心输出量
解析:心输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大的串联系统,各部分的总血流量是相等的。因此,左心室(体循环)和右心室(肺循环)的血流量(心输出量)是相等的。
B型题
A 每搏输出量    B 每分输出量    C 射血分数        D 心指数    E 心脏作功量 
24.    (2002)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泵功能,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心指数
解析:心指数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以单位体表面积排除了个体差异,因此适用于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泵功能。
25.    (2002)心室扩大早期,泵血功能减退时,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射血分数
解析:射血分数是指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心室扩大早期,虽然搏出量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射血分数降低。
二、心脏做功
外功:势能(血液压力)+动能(血液流动)
内功
A型题
26.    (2005,2008)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的心泵功能指标是:
A 心输出量            B 射血分数            C 心指数            D 心脏做功量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心脏做功
解析:高血压患者其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搏出量等指标可维持在正常范围或者降低。但是,由于其血压较正常人偏高,心脏做功转换成的势能增加。因此,心脏做功量增加。

知识点3: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一、搏出量储备:收缩期储备;舒张期储备
二、心率储备
X型题
27.    (1990)心力贮备包括:
A 收缩期贮备        B 心率贮备            C 舒张期贮备        D 余血贮备
答案:ABC            层次:记忆                考点: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解析: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包扩搏出量储备和心率储备。其中,搏出量储备又包括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

知识点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一、心室收缩的前负荷:心肌异长自身调节
前负荷: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压力
心功能曲线(前负荷为横坐标,搏出量为纵座标)
静息状态:5~6 mmHg
最适初长度:15 mmHg
超过最适初长度,不出现明显的降低(心肌具有较强的抗过度延伸特性)
生理意义:使心室射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之间保持平衡
影响前负荷的因素:静脉回心血量(主要);射血剩余血量
A型题
28.    (1998)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
A 平均动脉压                B 心率贮备                    C 心力贮备
D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E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异长自身调节
解析:异长自身调节是指通过改变心肌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29.    (2000,2001)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将出现:  E
A 心室舒张末期室内压下降            B 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下降
C 心室开始收缩时的速度减慢        D 心室收缩时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延迟
E 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增加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心肌异长自身调节
解析:心室肌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多。
30.    (2002)利尿剂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是通过:
A 排钠排水    B 提高心肌收缩力    C 增加心排血量    D 减轻水肿    E 降低动脉压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异长自身调节;前负荷的影响因素
解析:正常心肌具有较强的抗过度延伸的特性,前负荷超过最适前负荷后,搏出量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心功能不全的心脏可出现心脏过度扩张,心功能曲线出现明显降支,搏出量减少。此时,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排钠排水,使血容量减少,降低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肌前负荷,达到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作用。
31.    (2003)用硝酸甘油类药物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症状加重的原因是:
A 扩张大动脉,降低了周围血压        B 扩张静脉,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C 扩张静脉,使回心血流量减少        D 冠状动脉收缩
E 心肌氧耗量增加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异长自身调节;前负荷的影响因素
解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由于心室肌肥厚,舒张功能降低,只有保证足够的静脉回心血量才能维持正常的搏出量。硝酸甘油类药物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搏出量减少,症状加重。
32.    (2012)生理情况下,能代表心室肌前负荷的指标是:
A 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B 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C 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                D 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心室肌前负荷
解析:心室肌的前负荷(初长度)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
二、心室收缩的后负荷
后负荷:动脉血压
直接影响:降低搏出量(虽然室内压升高,但是射血时间和射血速度降低)
间接影响:维持搏出量稳定 [增加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主要)]
A型题
33.    (1991,1993,2013)心室肌收缩的后负荷是:
A 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                B 大动脉血压
C 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D 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心室肌的后负荷
解析:大动脉血压是心室肌收缩时所遇到的后负荷。
34.    (1997)最常伴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疾病是:
A 肺梗塞                B 室间隔缺损                C 肺动脉瓣狭窄
D 急进性高血压        E 主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室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后负荷对播出量的影响
解析: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见于后负荷迅速增加(急进性高血压),或心肌收缩能力迅速降低(左室前壁急性心梗)。
35.    (1999)关于心室重构的概念,下列哪项不正确:
A.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室壁应力增加,心室反应性肥大 
B.肥厚心肌肌纤维缩短能力和心室排血能力下降 
C.肥厚心肌收缩速度下降,松驰延缓 
D.心肌适度肥厚足以克服室壁应力时,心功能可维持正常 
E.早期心脏肥厚对维护心功能有益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心室重构(超纲);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解析:后负荷增加对搏出量的直接影响是降低搏出量。但当后负荷长期升高时,为维持正常的搏出量,心肌逐渐发生肥厚。肥厚心肌早期能够克服心室肌后负荷,维持搏出量/心输出量(心排血量),对维护心功能有益;但是肥厚心肌后期由于收缩和舒张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泵血功能渐退。
36.    (2001)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将引起:
A 左室射血速度增快        B 心输出量增加    C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D 左室射血时达到最高室压的时间缩短            E 左室射血时的最高室压下降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心室肌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解析:(主)动脉血压是左心室射血的后负荷。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为克服动脉血压进行射血,左心室内压相应增加。为达到更高的左心室内压,等容收缩期延长,导致射血时间(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缩短。同时,在更高的后负荷条件下,心室肌的收缩速度减慢,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心输出量减少。
37.    (200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A 肺间质纤维化                B 肺气肿                    C 肺动脉高压
D 肺动脉分支血栓栓塞            E 肺阻塞性通气障碍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超纲);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关键环节),右心室后负荷增加,,最终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甚至发生右心衰竭。
B型题
A 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        B 二尖瓣关闭不全        C 主动脉瓣狭窄
D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 三尖瓣关闭不全
38.    (1993)左心室后负荷增加: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心室肌后负荷
解析:左心室后负荷是左心室肌收缩时必须克服的阻力。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至主动脉的开口减少,血流阻力增加,后负荷增加。
39.    (1993)右心室前负荷增加:
答案:E                层次:应用                考点:心室肌前负荷
解析:右心室前负荷是右心室收缩前的血液充盈量。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导致右心室收缩时一部分血液返流至右心房,当下一次右心室舒张时,这部分返流的血液会再次回到右心室,导致右心室的血液充盈量增加,前负荷增加。
三、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A型题
40.    (1996,2007)心肌通过等长自身调节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其主要原因是:
A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B 肌节的初长度增加
C 横桥联结的数目增多                    D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心肌等长自身调节
解析:等长自身调节是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调节心脏泵血功能。
四、心率:> 160~180次 /分,心输出量减少(充盈期过短,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
A型题
41.    (1996,20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 心室充盈期缩短            B 快速射血期缩短            C 减慢射血或缩短
D 心室肌氧气供应不足        E 经减压反射调节后心缩力减弱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解析:正常人心率过快(超过160~180次/min),由于心室舒张期(充盈期)显著缩短→心室充盈量降低→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降低→心室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42.    (2000)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应为: 
A 50~60次/分                B 60~80次/分                C 80~100次/分
D 100~120次/分            E 120~140次/分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解析:正常人的心率为60~100 次/分钟。胸外心脏按压时,为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心率(按压频率)应维持在80~100 次/分钟。
知识点5: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钠背景电流;泵电流
二、动作电位
分期    离子跨膜流动    离子转运方式    阻断剂
0期:快速去极期    Na+内流    钠通道(快通道)
三种状态;再生性循环    河豚毒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1期:快速复极初期    K+外流    瞬时外向电流通道    4-氨基吡啶
2期:平台期    Ca2+内流    L型钙电流通道    维拉帕比(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K+外流    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
内向整流钾通道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3期:快速复极末期    K+外流    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
内向整流钾通道
再生性循环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4期:静息期    恢复离子分布    钠泵
Na+-Ca2+交换体;钙泵    强心甙(抑制钠泵)
A型题
43.    (2006)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电压依从性的        B 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快        C可被河豚毒阻断
D 去极化到-40 mV时被激活                            E只有Na+可以通过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心室肌钠通道
解析:心室肌细胞钠通道有备用、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细胞膜去极化至阈电位(约为-70 mV),钠通道由备用态进入激活态。此时钠通道快速开启,Na+迅速内流。钠通道开放持续很短时间后,迅速进入失活态。钠通道的阻断剂为河豚毒。
X型题
44.    (1989)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
A Na+ -Ca2+交换增强                 B Na+-K+ 交换减弱
C 细胞内Ca2+浓度降低                D 细胞内K+浓度升高
答案:A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Na+-Ca2+交换;钠钾泵
解析: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细胞膜两侧Na+浓度差增大,细胞外Na+浓度势能增大,Na+-Ca2+交换增强(利用Na+浓度势能逆浓度差转运Ca2+),转移至细胞外的Ca2+增多,细胞内Ca2+浓度降低;钠钾泵活动减弱,转运至细胞内的K+减少,细胞内K+浓度降低。
45.    (2008)用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细胞功能发生的变化有:
A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B 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 Na+-Ca2+交换增加                        D 胞质渗透压升高
答案:AB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钠钾泵的生理意义;心室肌生物电活动的机制
解析:生物电活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本质是离子的跨膜流动,决定离子跨膜流动的主要是相应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大小和通道是否开启。应用哇巴因抑制钠泵后,钠泵不能逆浓度差转运Na+和K+,细胞膜两侧Na+和K+的浓度差减小,跨膜流动的驱动力减小,离子的跨膜流动减少,使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幅度相应降低。钠钾泵工作停止后,进入细胞内的Na+多于流出细胞外的K+,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此外,由于细胞膜两侧Na+浓度差减小,浓度势能降低,Na+-Ca2+交换减弱。

知识点6: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自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4期自动去极化
外向电流逐渐减弱
内向电流逐渐增强
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
分期    离子跨膜流动    离子转运方式
0期    Ca2+内流    L型钙通道
3期    K+外流    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
4期    K+外流逐渐衰减(主要)    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逐渐关闭
    Na+内流逐渐增强(微弱)    内向离子电流逐渐激活
    Ca2+内流逐渐增强(后期)    T型钙通道逐渐激活
A型题
46.    (2010)下列关于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Na+内流进行性增强                B K+外流进行性衰减
C Ca2+内流进行性增强                D CI-内流进行性衰减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机制
解析: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的机制是外向电流(K+外流)逐渐减弱、内向电流(Ca2+内流、Na+内流)逐渐增强。
B型题
A 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射现象            B 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
C 有复极2期平台期                    D 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
E 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长于骨骼肌
47.    (1995)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解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复极化过程有明显的2期平台期。
48.    (1995)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解析:窦房结细胞属于自律细胞中的慢反应细胞,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
A Na+内流        B Ca2+内流        C Cl-内流        D K+内流        E K+外流
49.    (2004)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原因是: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机制
解析:窦房结细胞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其0期去极化是由于Ca2+内流。
50.    (200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3期复极化的原因是: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机制
解析:心室肌细胞属于快反应非自律细胞,3期复极化的机制是K+外流。
C型题
A K+外流        B Ca2+内流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51.    (1996,1997,200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离子流有: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
解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2期平台期复极化速度很慢,基本原理是内向电流(Ca2+)和外相电流(K+)处于暂时的相对平衡。
52.    (200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4期离子流有: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机制
解析: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的机制是外向电流(K+外流)逐渐减弱、内向电流(Ca2+内流、Na+内流)逐渐增强。
三、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
分期    离子跨膜流动    离子转运方式
0期    Na+内流    
1期    K+外流    
2期    Ca2+内流    
    K+外流    
3期    K+外流    
4期    K+外流减弱(微弱)    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逐渐关闭
    Na+内流增强(主要)    内向离子电流逐渐激活
C型题
A 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高        B 4期自动去极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53.    (1993)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快反应工作细胞动作电位特点
解析:心室肌细胞属于快反应工作细胞,其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去极化幅度高、速度快。
54.    (1993,1998)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快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特点
解析:浦肯野细胞属于快反应自律细胞,同时具备快反应细胞和自律细胞的特点,去极化幅度高、速度快和4期自动去极化。
55.    (1998)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特点
解析:窦房结细胞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同时具备慢反应细胞和自律细胞的特点,去极化幅度低、速度慢和4期自动去极化。

知识点7:心肌的兴奋性
一、周期性变化
分期    兴奋性    动作电位    原因
有效不应期    零        
  绝对不应期        0期→复极化-55 mV    钠通道失活
  局部反应期        复极化-55 → -60 mV    少量钠通道恢复,但不足以产生动作电位
相对不应期    低于正常    复极化-60 → -80 mV    恢复的钠通道可以产生动作电位,但未完全恢复
超常期    高于正常    复极化-80 → 静息电位    钠通道全部恢复;
膜电位与阈电位差值较小
二、影响因素
膜电位和阈电位的差值:反比(差值越小,兴奋性越高)
0期去极化相关离子通道的性状:与处于静息态的离子通道数量呈正比(处于静息态的离子通道数量越多,兴奋性越高)
三、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心肌兴奋性的特点:不应期长,有效不应期可持续至舒张早期
生理意义:不出现(完全)强直收缩,保证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如果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
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期前收缩后,正常窦房结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
A型题
56.    (199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
D 室性期前收缩时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 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代偿间歇的原因
解析: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是期前收缩后,正常窦房结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
57.    (1996,2002, 2007)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 它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 具有自动节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心肌兴奋性特点
解析:由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存在,其有效不应期可持续至舒张早期。因此,舒张早期之前心肌不会发生第二次收缩,即完全强制收缩。
58.    (2004)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
A 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性收缩            B 使心肌“全或无”式收缩
C 使心肌收缩更有力                D 使心肌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 
E 使心肌同步收缩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心肌兴奋性特点
解析: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可持续至收缩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发生完全强制收缩,保证了心肌收缩、舒张的交替进行。

知识点8:传导性
一、评价指标:传导速度
二、传导系统
传导性高的部位
部位:浦肯野纤维;心室肌;心房优势传导通路
意义:保证心室或心房同步收缩
传导性低的部位
部位:房室交界(房室延搁)
意义: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收缩
A型题
59.    (2009)心房和心室收缩在时间上不重叠,后者必定落在前者完毕后的原因是:
A 窦房结到心房距离近,而心室距离远
B 心房传导速度快,心室肌传导速度慢 
C 心房交界处传导速度慢而形成房室延搁
D 窦房结分别通过不同传导通路到达心房和心室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房室结传导速度慢的意义
解析:房室结传导速度是心肌中最慢的。因此,动作电位通过房室结从心房传导至心室的时间较长(房室延搁),恰好等于心房收缩的时间,保证了心房和心室的顺序收缩。
B型题
A 窦房结        B 心房肌        C 房室结        D 希氏束        E 浦氏纤维
60.    (1990,1992)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
解析:房室结是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
61.    (1990)传导速度最快的是: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
解析:浦肯野细胞(蒲氏纤维)是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
A 只有传导性而无自律性、传导速度很慢
B 只有自律性而无传导性 
C 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慢
D 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快 
E 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自律性较高。
62.    (1988)窦房结:
答案:E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窦房结细胞电生理特性
解析:窦房结细胞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其自律性是心肌细胞中最高的。
63.    (1988)房室交界结区:
答案:C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房室结细胞电生理特性
解析:房室结细胞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其传导速度是心肌细胞中最慢的。
三、影响因素
结构因素(影响电阻):细胞直径(正比);缝隙连接(减小细胞之间的电阻)
生理因素(影响电压):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正比);膜电位;领旁未兴奋心肌膜的兴奋性

知识点9:自律性
一、评价指标:自动兴奋的频率
A型题
64.    (1998)下列哪项可用来衡量心肌自动节律性的高低: 
A 动作电位的幅值            B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 自动兴奋的频率
D 阈电位水平                E 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自律性的评价指标
解析:可以用自动兴奋的频率反映细胞自律性的高低。
二、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三、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抢先占领;超速驱动压抑
四、影响因素: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正比);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的差值(反比)
A型题
65.    (1994,2013)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 静息电位仅为-70mV                B 阈电位为-40mV
C 0期去极化速度快                    D 4期去极化速率快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窦房结称为正常起搏点的原因;自律性的影响因素
解析:窦房结因为其自律性最高而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自律性主要受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以及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之间差值的影响。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因此自律性最高。
66.    (2012)影响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A 动作电位的幅值                    B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 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        D 0期去极化速度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自律性的影响因素
解析:心肌细胞自律性主要受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以及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之间差值的影响。

知识点10:心肌收缩的特点
一、同步收缩
二、无完全强直收缩
三、依赖细胞外Ca2+(钙诱导的钙释放)
A型题
67.    (1995)下列关于心肌与骨骼肌的不同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只有心肌是由肌小节组成的
B 只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可用滑行理论解释
C 从心肌的长度-张力曲线关系中,看不出有最适初长
D 骨骼肌的收缩是有等级性的,而心肌的收缩是"全或无"的
E 只有骨骼肌有粗、细两种肌丝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心肌的收缩特点
解析:心肌的收缩机制与骨骼肌相似,都是用滑行理论解释。但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的收缩有自身的特点,包括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骨骼肌为等级性收缩)、无完全强制收缩、依赖细胞外Ca2+。

知识点11:心电图
一、P波:心房去极化
二、QRS波:心室去极化
三、T波:心室复极化
四、PR间期:房室传导时间
五、QT间期: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
六、ST段: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
A型题
68.    (2000)下列哪一项变化可以在心电图中看到: 
A 窦房结去极化            B 心房肌去极化            C 房间束去极化
D 房室结去极化            E 希氏束去极化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心电图典型波形及其意义
解析:从心电图中可看到三个主要波形,分别为P波(心房肌去极化)、QRS波群(心室肌去极化)、T波(心室肌复极化)。

知识点12: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管    功能
弹性储器血管    主动脉、大动脉    将心脏间断射血转变为血管内连续的血流;缓冲心动周期中血压波动的幅度
分配血管    中动脉    将血液运输至各器官组织
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微动脉    通过改变血管口径,改变血流阻力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控制毛细血管的开放或关闭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    血管内外物质交换
短路血管    动静脉吻合支    参与体温调节
后阻力血管    微静脉    调节毛细血管压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    容纳60~70%的循环血量
A型题
69.    (1992)阻力血管主要指:
A 大动脉        B 小动脉及微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小静脉    E 大静脉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阻力血管
解析:小动脉和微动脉是血流阻力的主要部位,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70.    (1998)关于微动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在调节动脉血压中起主要作用        B 在调节器官血流量中起主要作用 
C 其管壁的可扩张性比中动脉的大        D 收缩时,组织液的生成量减少 
E 其管壁平滑肌的张力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
答案:E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阻力血管;血流量的调节;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小动脉和微动脉称之为阻力血管。其管壁平滑肌层较厚,分布有大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调节管径粗细。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可导致①动脉血压升高;②血流量在各器官的重新分配;③毛细血管血压降低,组织液生成减少。

知识点13:血流动力学
一、血流量=压力差/血流阻力
A型题
71.    (2001)调节器官血流量的主要血管是:
A 毛细血管        B 微动脉    C 静脉    D 动-静脉吻合支    E 毛细血管后静脉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血流量;血流阻力;阻力血管
解析:器官的血流量等于该器官动-静脉之间的压力差除以血流阻力。体循环各器官之间构成并联关系,各器官动-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大致是相等的。因此,决定各器官血流量的主要是该器官的血流阻力,而血流阻力主要来自于小动脉和微动脉。故调节器官血流量的主要血管是小动脉和微动脉。
72.    (2014)在体循环中,血压下降幅度最为显著的血管部位是: 
A 毛细血管            B 中动脉            C 小动脉            D 静脉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阻力血管;血流动力学
解析: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公式血流量=压力差/血流阻力变换可得压力差=血流量×血流阻力。由于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大的串联系统,各个部位(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之间的血流量是相等的,因此决定各部位压力差的主要是血流阻力。而在各部位血流阻力最大的是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血管)。
73.    (2000)当安静卧位时,下列哪一项前后两个部位的血压差最大:C
A 升主动脉和桡动脉        B 大隐静脉和右心房        C 股动脉和股静脉
D 肺动脉和左心房            E 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和静脉端
答案:根据公式血流量=压力差/血流阻力可知压力差=血流量×血流阻力。在血流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决定压力差的主要是血流阻力。血流阻力越大的地方,压力差就越大,而小动脉和微动脉作为阻力血管,在各类血管中的血流阻力是最大的,压力差也是最大的。因此,上述选项中包含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选项即为血压差最大的选项。
二、血流阻力与血管半径4成反比
A型题
74.    (1997)血管对血流的阻力:
A 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1/2
B 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1/8
C 取决于血管壁的厚度
D 在血液粘滞度升高时增大
E 和血管的长度无关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血流阻力的影响因素
解析:血流阻力的影响因素包括血管半径(与血管半径4成反比)、血管长度(正比)、血液粘滞度(正比)、血流形式(湍流阻力大,层流阻力小)。
75.    (2013)影响外周血管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 血液粘滞性        B 大动脉弹性        C 血管长度            D 小动脉口径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血流阻力的影响因素
解析:在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中,主要的是血管半径,尤其是小动脉的血管半径,是调节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
C型题
A 降低心室舒张末期压(心肌前负荷)    B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心肌后负荷)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76.    (1989,1990)速尿:
答案:A        层次:应用(综合)
考点:血流阻力的影响因素;心室肌前负荷的影响因素
解析:速尿是临床上常用的强效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降低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容积(前负荷)降低。
77.    (1989,1990)硝普钠:
答案:C        层次:应用(综合)
考点:血流阻力的影响因素;心室肌前负荷的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解析:硝普钠是强效的血管舒张药,一方面通过舒张静脉(容量血管)→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容积(前负荷)降低;另一方面通过舒张小动脉/微动脉,血管半径增加→外周阻力(与血管半径4成反比)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室肌后负荷降低。
A 通过动脉的血流量增加    B 血管阻力降低    C 两者皆有        D 两者皆无
78.    (1995)红细胞比容降低: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血流动力学;血流阻力的影响因素;血液黏滞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红细胞比容降低,即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液黏滞度(与红细胞数量成正比)降低→血流阻力(与血液黏滞度成正比)降低→血流量(与血流阻力成反比)增加。
79.    (1995)血管舒张: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血流动力学;血流阻力的影响因素
解析:血管舒张,即血管半径增大→血流阻力(与血管半径4成反比)降低→血流量(与血流阻力成反比)增加。
X型题
80.    (1992)一个器官的小动脉收缩的结果可能有:AD
A 流经该器官的血流量减少                B 该器官血管床的毛细血管压增高
C 该器官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减小        D 该器官的淋巴流率减小
答案:A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血流阻力的影响因素;血流动力学;组织液生成
解析:某器官的小动脉收缩导致该器官的血流阻力增加,一方面,根据公式血流量=压力差/血流阻力可知,血流阻力增加可导致该器官的血流量减少。如果器官组织细胞的耗氧量不变,在血流量减少的情况下,组织细胞从单位体积血液中摄取的氧量增加,导致静脉血氧分压降低,动-静脉血氧分压差相应增大。另一方面,血流阻力越大,血液流经该血管时血压下降的越多(血管两端压力差增大),导致该器官毛细血管压降低,自毛细血管渗出至组织间隙再进入淋巴管的液体量减少,即淋巴流率减少。
三、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横截面积
B型题
A 微静脉        B 腔静脉        C 毛细血管        D 微动脉        E 主动脉
81.    (1990)血管中血流速度最快是在:
答案:E            层次:应用            考点:血流速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在血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血流速度与该类血管的总横截面积成反比。在所有血管中,主动脉的总横截面积是最小的,因此血流速度是最快的。
82.    (1990)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是在: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血流速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在所有血管中,毛细血管的总横截面积是最大的,因此血流速度是最慢的。

知识点14:(大)动脉血压
一、正常值
收缩压:100~120 mmHg
舒张压:60~80 mmHg
脉搏压:30~40 mmHg
平均动脉压:100 mmHg
A型题
83.    (2014)测量血压方法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袖带下缘位于肘窝横纹处 
B 被检者测前安静休息并停止吸烟5~10分钟 
C 仰卧位时,被测的右上肢平放于腋中线水平 
D 袖带内充气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为止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超纲)
解析:测量前应该尽量放松,休息5~10分钟,避免精神紧张,诊室内温度适宜,安静,坐位要舒适,两腿并拢。裸露上肩,注意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置,并且上肩应有支持(置于桌上)。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听诊器探头不应该接触袖带,置于肘窝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注意不能重压。袖带迅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触摸的桡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的速度缓慢放气(2~3mmHg/秒)。
二、形成机制
前提条件:血液充盈
评价指标:体循环平均充盈压,7 mmHg
影响因素:血容量/血管容积
基本因素:
心脏射血:将能量转换为血液的势能(压强能,转变为血压)和动能(转变为血流速度)
外周阻力:提高能量转换为势能的比例
缓冲波动: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A型题
84.    (199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 等容收缩期末            B 等容舒张期末            C 心房收缩期末
D 快速充盈期末            E 减慢充盈期末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心脏射血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心动周期
解析:在心脏射血时,尤其是快速射血期,大量血液进入主动脉,使动脉血压升高。之后,由于射血量减少直至完全停止,而主动脉内的血流持续流向外周各组织器官,主动脉内血液量逐渐减少,主动脉血压相应下降,直至下一个快速射血期。因此,动脉血压最低的时期应该是快速射血期开始的前一个时间点,即等容收缩期末。
85.    (1998)关于动脉血压形成的机理,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与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个因素都有关
B 心室收缩时可释放动能和势能 
C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和主动脉压的变化幅度相同 
D 一般情况下,左心室每次收缩,向主动脉射出60ml~80ml血液 
E 左心室射血是间断的,动脉血流是连续的
答案:C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心脏泵血过程;动脉血压的形成解析:动脉血压的形成需要四方面机制,即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其中,由于心脏射血是间断的,导致动脉血压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是其波动幅度远远小于心室内压的波动幅度。
86.    (2010)下列治疗休克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 应用血管活性药                        B 补充血容量
C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D 保持合适的体位并吸氧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休克(超纲);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
解析:休克时机体在多种强烈损伤性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降低,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进而产生低血压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因此,治疗休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补充血容量,才能缓解症状,使血压恢复。
三、影响因素
搏出量:正比;主要影响收缩压
心率:正比;主要影响舒张压
外周阻力:正比;主要影响舒张压
弹性储器作用:缓冲血压波动;主要影响脉搏压
血液充盈:正比
A型题
87.    (1990)能使脉压增大的情况是:
A 射血期延长                B 外周阻力增大                C 心率加快 
D 体循环平均压降低        E 大动脉的可扩张性减小
答案:E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解析: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主要是缓冲血压波动,减小脉搏压。因此,当其弹性储器作用减弱时,脉搏压加大。此外,当搏出量增多、心率减慢和外周阻力减少时,脉搏压也会增大。
88.    (1991)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
A 口径大                 B 管壁厚                 C 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 
D 血流速度快             E 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弹性储器血管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解析: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在缓冲血压波动,避免收缩压过高、舒张压过低中发挥重要作用。
89.    (1993)心输(搏)出量增加或外周阻力减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是:
A 前者会使收缩压升高;后者会使舒张压降低
B 前者会使舒张压升高,但不影响收缩压;后者会使舒张压降低,但不影响收缩压
C 脉搏压降低            D 平均动脉压升高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搏出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外周阻力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解析:搏出量与动脉血压成正比,主要影响收缩压。因此,当搏出量增加时,动脉血压升高,并且收缩压的升高较舒张压的升高更加明显,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与动脉血压同样成正比,但主要影响舒张压。因此,当外周阻力降低时,动脉血压降低,并且舒张压的降低较收缩压的降低更加明显,脉搏压加大。
90.    (2000,2001)心率减慢(其他形成血压的因素不变)时,将增加的是:
A 动脉舒张压    B 动脉收缩压    C 平均动脉压    D 心输出量        E 动脉脉搏压
答案:E            层次:应用            考点:心率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解析:心率与动脉血压成正比,并且主要影响舒张压。因此,当其他因素不变而心率减慢时,动脉血压相应降低,而且舒张压的降低幅度要大于收缩压的降低幅度,导致脉压差增加。
B型题
A 收缩压升高                B 舒张压升高    C 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幅度相同
D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E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91.    (1996,2009)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而每搏输出量增大时,动脉血压的主要变化是: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搏出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解析:搏出量与动脉血压成正比,并且主要影响收缩压。因此,当其他因素不变而搏出量增加时,动脉血压相应升高,而且收缩压的升高幅度要大于舒张压的升高幅度,导致脉压差增加。
92.    (1996)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而心率加快时,动脉血压的主要变化是: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心率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解析:心率与动脉血压成正比,并且主要影响舒张压。因此,当其他因素不变而心率加快时,动脉血压相应升高,而且舒张压的升高幅度要大于收缩压的升高幅度,导致脉压差减小。
A 心脏搏出量    B 心率        C 外周阻力        D 大动脉顺应性    E 循环血量
93.    (1999,2005,2012)一般情况下,动脉收缩压主要反映: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搏出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解析:在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因此,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
94.    (2002,2005)一般情况下,动脉舒张压主要反映: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外周阻力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解析:影响动脉血压舒张压的因素包括外周阻力和心率。其中,外周阻力是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因此,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
C型题
A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                B 动脉舒张压增高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95.    (2000)心室收缩力降低时: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搏出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心室肌前负荷的影响因素
解析:心室收缩力降低时,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另一方面,心肌收缩力降低,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多,心室肌前负荷增加,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增加。
96.    (2000)心率增快时: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心率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心室肌前负荷的影响因素
解析:心率与动脉血压成正比,因此,当心率加快时,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另一方面,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可以使搏出量增加,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减少,心室肌前负荷减少,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降低。
A 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                B 动脉舒张压升高
C 二者都有                                D 二者都无 
97.    (2001)全身小动脉阻力增高时: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外周阻力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解析:外周阻力与动脉血压成正比。因此,外周(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增高,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即心室肌后负荷升高。为完成射血,心室内压相应升高,室内压升高所需时间(等容收缩期)延长。
98.    (2001)心动周期缩短时:B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心率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
解析:心动周期与心率成反比,因此,心动周期缩短时,等容收缩期相应缩短,而心率加快。心率与动脉血压成正比,因此,当心率加快时,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

知识点15:中心静脉压
一、概念:胸腔内大静脉和右心房的压力,4~12 cmH2O
二、影响因素
心脏射血功能:负相关
静脉回心血量:正相关
C型题
A 动脉血压升高    B 中心静脉压降低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99.    (1994)血量增加可引起: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血量增加时,血液充盈程度增加,动脉血压相应升高。另一方面,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使中心静脉压升高。
100.    (1994,1999)心脏射血能力增加时: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
解析:心脏射血能力增加时,搏出量增加,动脉血压相应升高。另一方面,中心静脉压降低。
101.    (1999)外周小动脉收缩时: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外周小动脉收缩时,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相应升高。此时,心室肌后负荷增加,搏出量减少,导致中心静脉压升高。
三、临床意义
降低:血容量不足
升高:心功能降低;输液过快
A型题
102.    (1995)下列哪项指标不符合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A 肺毛细血管楔嵌压>2.4 kPa            B 中心静脉压>1.8 kPa    
C 左心室舒张末压<1.6 kPa                D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E 心指数<2.0 L/min/m2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
解析:中心静脉压受心脏射血功能和静脉回心血量影响。其中,心脏射血功能与中心静脉压呈负相关,因此,心功能不全时,心脏射血功能降低,导致中心静脉压升高。
103.    (1999)下列哪项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0.49~0.98 kPa(5~10 cmH2O)  
B 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一般比动脉压变化较晚 
C 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Pa(5 c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 
D 中心静脉压高于1.47kPa(1 5cmH2O)时,提示有肺循环阻力增加,心功能不全 
E 中心静脉压受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B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较动脉血压的变化更加灵敏,出现的更早。
104.    (2000)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B 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
C 正常变动范围为0.4 ~ 1.2 kPa (4 ~ 12 cmH2O)     D 是反映心脏功能的一项指标
E 静脉输液量大且过快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答案:B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中心静脉压
解析:中心静脉压与心脏射血功能呈负相关。因此,心脏射血功能减弱时,中心静脉压应升高。
X型题
105.    (1993)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可反映:
A 动脉血压高低            B 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C 胸膜腔的压力            D 静脉系统的容量
答案:BD            层次:记忆            考点: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
解析: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可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静脉回心血量受静脉系统容量的影响,因此,中心静脉压也可反映静脉系统容量。
106.    (2002)引起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原因有:
A 左心功能不全    B 输液过多过快     C 静脉回流加速    D 卧位转为立位
答案:BC            层次:记忆            考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
解析:中心静脉压与心脏射血功能呈负相关,而与静脉回心血量呈正相关。因此,静脉回心血量增多(输液过多过快、静脉回流加速)和心脏射血功能减弱(主要是右心)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知识点16: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相关
心肌收缩力:正相关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
体位改变:立位时减少;平卧位时增加
呼吸运动:吸气时增加;呼气时减少
A型题
107.    (1992)关于静脉,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            B 管壁平滑肌在静脉被扩张时发生收缩
C 容纳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                D 回心血量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 
E 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答案:D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静脉的功能性分类
解析:体位改变主要通过重力作用影响回心血量。站立位时回心血量相对较少,平卧位时回心血量相对较多。
108.    (1999)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 动脉血压升高            B 血流速度加快            C 心输出量增加 
D 舒张期室内压低            E 静脉压增高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心肌收缩力对回心血量的影响
解析:决定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之一是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值。当心肌收缩力增强时,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减少,舒张期室内压较低,中心静脉压相应降低,使回心血量增加。
109.    (2010)由下蹲位突然起立时发生晕厥的主要原因是:
A 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B 循环血量减少    C 外周阻力增加  D 心率突然减慢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体位对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前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解析:由下蹲位突然起立时,由于受重力影响,下肢容纳血液量增多,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室肌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降低,搏出量减少,脑供血一过性降低,出现晕厥。
110.    (2011)生理情况下,人的中心静脉压升高时见于:
A 心脏射血能力加强                     B 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
C 从卧位改为站立                        D 由吸气相改为呼气相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解析:中心静脉压的高低主要受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增多时,中心静脉压升高。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中心静脉压升高。
X型题
111.    (2008)可使静脉回流加速的因素有:
A 从卧位到站立    B 注射肾上腺素    C 慢速跑步        D 浸泡在水中
答案:BCD            层次:应用            考点: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能够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因素包括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注射肾上腺素)、对外周静脉的挤压(慢速跑步、浸泡在水中)、平卧位、吸气相。

知识点17:微循环
一、血流通路
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直捷通路: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动-静脉短路:参与体温调节
二、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前阻力(负相关);毛细血管后阻力(正相关)
三、血流量的调节
靶点: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调节因素: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
生理意义:使毛细血管血流量适应组织代谢;毛细血管周期性、间歇性开放
A型题
112.    (2002)人体的微循环约占总循环量的: 
A 5%            B 10%            C 15%            D 20%            E 25%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微循环
解析:人体的微循环约占总循环量的20%。
113.    (2003)决定微循环营养通路周期性开闭的主要因素是:
A 血管升压素                B 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
D 血管紧张素                E 局部代谢产物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因素
解析:局部代谢产物通过调控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控制微循环营养通路的开闭。
114.    (2005,2008)在微循环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结构是:
A 微动脉        B 直捷通路            C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 真毛细血管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微循环血流量调节的靶点
解析:局部代谢产物的调控靶点主要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知识点18:组织液
一、有效滤过压
滤过的动力:毛细血管血压(由动脉端至静脉端逐渐降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滤过的阻力: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作用:>0,滤过为主,组织液生成;<0,重吸收为主,组织液回流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血浆蛋白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淋巴回流:2~4 L/天
A型题
115.    (1989)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心源性水肿主要由于:
A淋巴液回流受阻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毛细管静水压增高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心源性肝硬化白蛋白合成减少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毛细血管血压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
解析:右心功能不全时,右心射血能力降低,中心静脉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导致水肿。
116.    (2001)成人每天的淋巴液流量大约为:
A 20 ~ 40 L        B 2 ~ 4 L        C 200 ~ 400 ml        D 20 ~ 40 ml        E 2 ~ 4 ml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淋巴流量
解析:成人每天的淋巴液流量大约为2~4L。
B型题
A 机能性充血    B 组织胺    C 高血压    D CO2分压变化        E 毛细血管血压
117.    (2000)影响脑血管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脑血流量的调节
解析:CO2分压升高和缺氧可直接引起脑血管舒张。
118.    (2000)正常时影响毛细血管滤过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即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的差值,是促进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因素。
X型题
119.    (1990)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
A 毛细血管静脉端的压力                B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淋巴回流
答案:ABCD    层次:记忆            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包括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液静水压的差值,正相关)、有效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的差值,负相关)、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正相关)、淋巴回流。
120.    (1995)下列哪些变化可以使组织间液增多:
A 心衰引起的静脉压升高            B 肾病引起的蛋白尿
C 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阻塞            D 过敏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答案:ABCD    层次:应用            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包括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升高(心衰引起的静脉压升高)、有效胶体渗透压降低(肾病引起的蛋白尿,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过敏反应)、淋巴回流减少(丝虫病)。
121.    (1999)下列哪些是门脉高压症腹水形成的因素:
A 门静脉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 
B 肝内淋巴液回流不畅,自肝表面漏入腹腔 
C 肝功能减退,血浆白蛋白合成障碍,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肾上腺皮质的醛固酮和垂体后叶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致钠和水的潴留
答案:ABC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肝硬化
解析:腹水形成的原因是组织液生成增多。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包括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升高(门静脉毛细血管床血压升高;水钠潴留)、有效胶体渗透压降低(肝脏合成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减少(肝内淋巴回流不畅)。
122.    (2014)下列情况中,能使全身或局部组织液生成增多的有: 
A 代谢性酸中毒        B 右心衰竭            C 局部炎症        D Ⅰ型过敏反应
答案:ABCD            层次:应用                考点: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包括:①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升高时(例如右心衰竭使回心血量减少,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②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时(例如代谢性酸中毒、局部炎症、过敏反应),组织液生成增多。

知识点19: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    β1受体    M受体    α    β2受体
作用    正性变时
正性变力
正性变传导    负性变时
负性变力
负性变传导    收缩血管    舒张血管
机制    增加Ca2+内流    减少Ca2+内流
增加K+外流        
靶点    激活钙通道    抑制钙通道
激活IK-ACh        
A型题
123.    (1995)刺激迷走神经,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可以引起:
A 窦房结超极化,使节律性降低        B 房室交界区去极化,使传导性增高
C M受体的K+通道打开,使窦房结细胞去极化
D 心肌收缩力增强                        E 窦房结细胞Na+内流,使节律性降低
答案:A        答案:综合(记忆)    考点: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及其机制
解析:刺激迷走神经使心迷走神经兴奋,其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降低Ca2+内流、增加K+外流,产生负性变力(Ca2+内流,心肌收缩力减弱)、变时(K+外流增加,细胞膜超极化,最大复极电位增大)、变传导(Ca2+内流减少,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幅度、速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作用。
124.    (1997)关于急性失血引起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动脉血压下降            B 红细胞的比容升高                C 心率加快
D 中心静脉压下降            E 皮肤苍白湿冷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红细胞比容
解析:急性失血时,血容量减少,导致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降低。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肌产生正性变力、变时(心率加快)、变传导作用;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出现皮肤苍白湿冷。急性失血时,机体发挥代偿机制补充血浆含量,但是红细胞数量较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因此红细胞比容降低。
125.    (1999)心交感神经引起心缩力加强的主要机制是:
A 明显增加Ca2+通道开放概率            B 减弱自律细胞4期的内向电流 
C 使复极相K+外流减慢                    D 减弱肌钙蛋白的Ca2+亲和力 
E 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心交感神经的正性变力作用
解析:心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β2型受体结合,增加Ca2+内流(L型钙通道开放增加),产生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
126.    (1999)关于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下列哪项正确: 
A 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B 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C 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无神经内分泌激活 
D 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无神经内分泌激活 
E 此为一短暂的代偿过程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已有心功能降低(LVEF<50%),并且机体有代偿性神经内分泌激活。
127.    (2006)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慢,是由于窦房结细胞发生下列哪种改变所致:
A K+通透性降低                B K+通透性增高                C Ca2+通透性增高
D Na+通透性增高            E Cl-通透性增高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迷走神经负性变时作用的机制
解析:心迷走神经兴奋,其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降低Ca2+内流、增加K+外流,产生负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
128.    (2007)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
A 皮肤血管            B 骨骼肌血管            C 内脏血管                D 脑血管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
解析:体内几乎所有的血管(毛细血管除外)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支配,但不同的血管中分布密度不同。从部位来说,皮肤血管密度最大,冠状血管、脑血管最少;从血管种类来说,微动脉密度最大,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最少。
X型题
129.    (1988)急性失血时,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可引起:
A 阻力血管收缩        B 容量血管收缩    C 心率加快        D 心输出量增加
答案:ABCD        层次:应用            考点:交感神经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解析:交感神经兴奋时,一方面对心脏产生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另一方面,使血管(包括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收缩。
130.    (1991)刺激心交感神经:
A 使心脏起搏点细胞的舒张期去极化速率增加 
B 使心功能曲线(给坐标为心缩力或心室搏动,横坐标为心舒末期容积)右移 
C 使心肌的β受体激活                D 引起心缩力增强
答案:ACD            层次:记忆            考点:交感神经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解析:心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β2型受体结合,增加Ca2+内流,产生正性变力(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变时(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率加快)、变传导作用。
131.    (2004)下列关于心肌生物电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A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房肌超极化        B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室肌超极化
C 细胞外高钠可引起心肌细胞超极化    D 细胞外高钾可引起心肌细胞去极化
答案:A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静息电位的影响因素
解析:静息电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细胞膜对Na+和K+通透性以及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
132.    (2006)儿茶酚胺对心肌生物电活动的作用有:
A 使慢反应动作电位0期Ca2+内流增快    B 加强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C 使复极相K+外流减慢                    D 使快反应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减慢
答案:AB            层次:应用            考点:交感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解析: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与心肌细胞膜β1型受体结合,增加Ca2+内流,使慢反应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和0期Ca2+内流增快。
133.    (2007)心交感神经效应的主要机制为:
A 增加心肌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概率
B 增强自律细胞4 期的内向电流
C 减慢心肌复极相K+外流                D 减慢肌质网钙泵对Ca2+的回收
答案:AB            层次:应用        考点:交感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解析: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与心肌细胞膜β1型受体结合,增加钙通道开放概率,增加Ca2+内流,使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内向电流增强。同时,增加肌质网钙泵对Ca2+的回收。
134.    (2012)乙酰胆碱对心肌生物电活动的作用:
A 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超极化        B 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
C 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速度减慢        D 减少内向Ca2+流
答案:ABCD        层次:应用        考点:副交感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解析:心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型受体结合,降低Ca2+内流和增加K+外流,使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增加(超极化)、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
135.    (2013)儿茶酚胺对心肌生物电活动的作用有:
A 加强自律细胞4期内向电流If            B 复极2期Ca2+内流加快
C 慢反应细胞0期Ca2+内流减慢            D 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速度加快
答案:ABD        层次:应用            考点:交感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解析: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与心肌细胞膜β1型受体结合,增加Ca2+内流,使慢反应自律细胞4期内向电流增强,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0期Ca2+内流增加;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2期Ca2+内流加快。

知识点20: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
头端腹外侧区:交感中枢
尾端腹外侧区:抑制头端腹外侧区
孤束核:传入神经纤维接替站;兴奋迷走中枢,抑制交感中枢
疑核、背核:迷走中枢
A型题
136.    (1997)平时维持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A 大脑        B 下丘脑        C 中脑和脑桥        D 延髓        E 脊髓中间外侧柱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基本中枢
解析:延髓是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基本中枢。


知识点21:压力感受性反射
一、压力感受器
部位:颈动脉窦(更敏感);主动脉弓
结构:血管外膜下感觉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机械牵张
效应:血压↑ → 血管壁扩张 →压力感受器 → 传入神经动作电位频率↑
二、反射效应:负反馈调节;双向调节
 
A型题
137.    (1993)当动脉血压骤降时可引起:
A 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
B 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加
C 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加
D 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加
E 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效应
解析:动脉血压骤降时,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传入神经(窦神经、主动脉神经)的传入从动减少,通过延髓心血管中枢的作用,使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加。
138.    (1997)下列哪一种情况可使心输出量减少:
A 阻断心脏迷走神经的传导        B 刺激心脏的交感神经    C 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
D 心舒末期容积增加            E 由平卧转为站立
答案:E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解析:阻断心脏迷走神经的传导和刺激心脏交感神经都会对心脏产生正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搏出量增多、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颈动脉窦内压降低,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同样是心输出量增加。心舒末期容积增加,即心肌前负荷增加,搏出量增加,使心输出量增加。由平卧转为站立时,由于受重力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肌前负荷)降低,播出量降低,使心输出量减少。
C型题
A 动脉血压降低    B 心输出量减少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39.    (1991)颈动脉窦内压力升高时,可引起: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效应+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颈动脉窦压力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率减慢、搏出量减少、外周阻力下降,因此使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降低。
140.    (1991,1999)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使心迷走神经兴奋,对心脏产生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减慢、搏出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动脉血压降低。
141.    (1999)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可引起: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效应+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夹闭颈总动脉,使颈总动脉的血流阻断,颈动脉窦内的压力降低,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使播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外周阻力增加,导致心输出量增加和血压升高。
三、生理意义:在血压发生突然改变的情况下,对血压进行快速调节
A型题
142.    (1999)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 
B 平均动脉血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 
C 动脉血压偏离正常水平愈远,压力感受器纠正异常血压的能力愈强 
D 其它因素不变时,心率加快使脉搏压增大
E 男、女性的动脉血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答案:E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动脉血压正常值+动脉血压影响因素+压力感受器
解析:动脉血压的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期中期达到最高值时的血压;平均动脉压是指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动脉血压存在个体、年龄和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血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显著。心率的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心率加快,舒张压升高较收缩压升高更为明显,因此脉搏压减小。动脉血压在正常血压水平附近变动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最敏感,纠正异常血压的能力最强;动脉血压偏离正常水平越远,压力感受性反射纠正异常血压的能力越弱。
143.    (2002)下列关于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动脉壁的机械牵张 
B 传入神经是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 
C 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使血压下降 
D 对正常血压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E 切断传入神经后动脉血压明显升高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压力感受性反射
解析: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器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直接感受血管壁所收到的机械牵张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窦神经;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主动脉神经。压力感受性反射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并且具有双向调节能力,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通过反射使血压下降。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是在短时间内快速调节动脉血压,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当切断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后,动脉血压变得不稳定,出现很大波动,但血压平均值并不升高。
B型题
A 压力感受性反射                    B 化学感受性反射
C 心肺感受器反射                    D 肾-体液控制机制
144.    (2009)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主要依靠: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
解析: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是在短时间内快速调节动脉血压,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145.    (2009)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主要依靠:D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解析: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主要是通过肾调节细胞外液量来实现的,构成肾-体液控制系统。

知识点2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一、构成
 
二、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作用
受体:AT1受体(起主要作用)
生物效应
缩血管作用
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加强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促进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增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
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
A型题
146.    (1994)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增高            B 血容量扩张
C 血容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平衡失调    D 激肽系统的作用        E 肾动脉狭窄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解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到终末期约95%的患者合并高血压,主要原因是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增加引起的容量负荷过重, 而另一方面肾素升高、交感神经反射增强,导致血容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失衡。
X型题
147.    (1993)与肾性高血压有关的致血压升高的生理活性物质:
A 血管紧张素Ⅱ    B 前列腺素        C 醛固酮        D 心钠素
答案:AC        层次:应用            考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解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到终末期约95%的患者合并高血压,主要原因是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增加引起的容量负荷过重, 而另一方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交感神经反射增强。而前列腺素和心钠素均可舒张血管,引起的是血压的降低而不是升高。
148.    (2010)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机制有:ABC
A 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    B 降低中枢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
C 增强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            D 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
答案:ABC        层次:记忆            考点: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作用
解析: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机制包括直接使微动脉和静脉收缩、促进交感神经释放递质、降低中枢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加强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促进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不是直接刺激皮质醇释放)等。 

知识点23: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一、合成部位:肾上腺髓质
二、生物学作用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亲和力    β受体略强于α受体    α受体强于β受体
心脏    正性作用(强心)    心率减慢(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作用超过去甲肾上腺素的直接作用)
血管    小剂量舒张血管
大剂量收缩血管    收缩血管(升压)
临床应用    强心药    升压药
A型题
149.    (1999)在肾上腺素作用下,心室功能曲线向哪个方向移位:
A 正上方        B 左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上方        E 右下方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肾上腺素的作用+心功能曲线
解析:心功能曲线是以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为横坐标,搏出量或者每搏功为纵座标绘制成的曲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可使心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表明在同样的前负荷条件下,搏出量增加,心脏泵血功能增强。肾上腺素具有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因此使心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
150.    (2007)下列选项中,肾上腺素不具有的作用是:
A 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B 使心率加快
C 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            D 使骨骼肌血管收缩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肾上腺素的生物学作用
解析:肾上腺素与α和β受体均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心脏,肾上腺素与β1受体结合,具有正性变力和变时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在血管,肾上腺素可引起α受体占优势的皮肤、肾和胃肠道血管平滑肌收缩,而引起β2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和肝血管舒张。
B型题
A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B 心率加快,血压降低        C 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D 心率减慢,血压升高        E 心率和血压不变
151.    (1998)在低氧环境中: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化学感受性反射
解析:人为的维持呼吸频率和深度不变,缺氧通过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心血管活动的直接效应是心率减慢,骨骼肌和大部分内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但在保持自然呼吸的情况下,缺氧使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152.    (1998)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时: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去甲肾上腺素的心血管作用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α受体,使大多数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继之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
A 对α受体作用强,对β1受体作用较强,对β2受体作用弱
B 对α受体作用弱,对β1受体作用较强,对β2受体作用强
C 对α、β1和β2受体作用都很弱        D 对α、β1和β2受体作用都很强 
153.    (2011)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点是: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的亲和力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α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与β2受体的结合能力较弱。
154.    (2011)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点是: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肾上腺素与受体的亲和力
解析:肾上腺素与α和β两大类肾上腺素能受体都能结合。

知识点24:血管升压素
一、合成部位: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
二、分泌部位:神经垂体
三、生物学作用
生理浓度:抗利尿作用
高浓度: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X型题
155.    (1995)可以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的物质有:
A 血管紧张素Ⅱ    B 前列腺素E        C 抗利尿激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答案:ACD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解析: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因素中能够收血管平滑肌的物质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内皮素等;舒张血管平滑肌的物质包括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前列环素、激肽等。

知识点25:自身调节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组织代谢产物的调节
二、肌源性自身调节
调节效应:牵张刺激(血压↑)→肌源性活动↑(血管收缩)
生理意义:在血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时使某些器官的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

知识点26:冠脉循环
一、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
灌注压高,血流量大
摄氧率高,耗氧量大
血流量受心肌收缩的影响显著
A型题
156.    (1989)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哪个器官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含氧量差值最大:
A 脑         B 心脏         C 肾脏         D 皮肤         E 骨骼肌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
解析:心脏的耗氧量大,摄氧率高。血液流经心肌时,心肌从血液中需要摄取更多的氧,因此,心脏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含氧量差值最大。
157.    (1998)血管扩张剂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下列哪项不正确:A
A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不宜应用    B 二尖瓣狭窄患者宜应用 
C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宜应用            D 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慎用 
E 血容量不足者应禁用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血流阻力的影响因素
解析:血管扩张剂通过舒张血管,一方面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肌后负荷;另一方面降低回心血量,降低心肌前负荷。因此,可应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但是,血管扩张剂通过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使舒张压显著下降,冠脉血流量减少。如果患者本身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应用血管扩张剂将使冠脉血流量进一步减少,加重心肌缺血,因此应慎用。血容量不足患者,本身血液充盈度降低,血压降低,如果再应用血管扩张剂,将使血液充盈度进一步下降,加重低血压,因此应禁用。
158.    (2004)男性,64岁,在抗洪抢险一线,突获悉其母病故后当日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既往有高血压病5年、糖尿病10年、吸烟40余年。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是:D
A 劳累及情绪激动    B 高血压病        C 糖尿病    D 动脉硬化        E 吸烟过量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
解析: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劳累、情绪激动、糖尿病、吸烟等为心肌梗死的诱因或危险因素。
B型题
A 左冠脉血流不变            B 左冠脉血流急剧减少        C 左冠脉血流缓慢增加 
D 左冠脉血流急剧增加        E 左冠脉血流达最大值
159.    (1989)左心室等容收缩期: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冠脉血流量显著受心肌收缩的影响。等容收缩期时,心肌强烈收缩,压迫冠脉血管,使冠脉血流量急剧减少。
160.    (1989)左心室舒张期的早期: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冠脉血流量显著受心肌收缩的影响。在心室舒张期,由于心肌收缩对冠脉的压迫作用解除,冠脉血流量快速增加,在舒张早期达到高峰。
A 等容收缩期        B 等容舒张期        C 射血期        D 充盈期
161.    (2010)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冠状动脉血流量急剧降低的时相是: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冠脉血流量显著受心肌收缩的影响。等容收缩期时,心肌强烈收缩,压迫冠脉血管,使冠脉血流量急剧减少。
162.    (2010)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冠状动脉血流量急剧增加的时相是: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冠脉血流量显著受心肌收缩的影响。等容舒张期时,由于心肌收缩对冠脉的压迫作用解除,并且此时动脉压较高,使冠脉血流量急剧增加。X型题
163.    (1997)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AC
A 动脉舒张压升高    B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C 心室舒张期延长D 心搏频率增加
答案:AC        层次:应用            考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冠脉血流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心室舒张期的长短,以及此时动脉血压的高低。动脉舒张压升高和心室舒张期延长均能使冠脉血流量增加。
二、冠脉血流量的调节:心肌代谢水平(腺苷,强烈舒张小动脉)
A型题
164.    (2007)休克代偿期,大量儿茶酚胺释放,但不减少血液供应的脏器是:
A 肺                 B 心                 C 肾                 D 肝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儿茶酚胺的心血管作用
解析:冠脉血流量主要受心肌代谢水平调节。休克代偿期时,大量儿茶酚胺释放,与血管α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多数脏器的血流量减少。但儿茶酚胺与心肌β1受体结合,发挥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增加心肌代谢,使冠脉血流量不会出现明显减少。
X型题
165.    (2003)下列哪些情况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
A 心室收缩期延长    B 心室舒张期延长    C 动脉舒张压升高    D 交感神经兴奋
答案:BCD        层次:应用            考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冠脉血流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心室舒张期的长短,以及此时动脉血压的高低。动脉舒张压升高和心室舒张期延长均能使冠脉血流量增加。此外,冠脉血流量受心肌代谢水平调节。交感神经兴奋,发挥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增加心肌代谢,使冠脉血流量增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知识点及历年考研真题解析之心血管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