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专业综合 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考研真题哲学综合6选5题(30分/题)一、中国哲学1.孟子的“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请论述孟子思想中性善与仁政的关系。品2.阐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二、西方哲学1.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中关于理智和自由意志的关系的思想2.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的“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是什么?两者之间是如何转变的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专业综合 20151、<易经>推明道以明人事的哲学内涵2、王阳明岩中花树故事反映了什么哲学内涵3、郭象的独化论及其名运观4、举两个比喻,论证中国古代的形神关系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专业综合 20141、试论《周易》的言行观,并讨论该思想与周易天人关系思想的关联2、试述荀子思想中认识论、人性论和社会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3、试述庄子关于“鱼之乐”的濠梁之辩,并分析哲学内涵4、试论坛经关于心和佛关系的思想,并且讨论该思想对宋明理学哲学发展的影响5、试论王阳明的心物观并简要讨论该思想对王阳明后学哲学的影响。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专业综合 20121、《论语》子曰:孟子反不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1)解释孟子反伐奔殿2、通过第一段文字,孔子想要张扬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结合老子所云“不自伐,故有功”,谈谈你对论语这段话的理解3、简述老子和庄子的异同4、论述朱熹的理气观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专业综合 20111、先秦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为整治社会,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不同的方略,试论述先秦时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2、简要解释(1)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2)《论语学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葛洪如何论证神仙存在及其成仙的可能性4、简述张载“横渠四句”及其现代意义5、论述王阳明良知和致良知的理论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专业综合 2010 - 801论述儒家与道家的基本人性理论。(2010)2.论述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2010)3.论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2010)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专业综合 1.“易有太极”表达了什么思想?(2009)2.试论先秦儒家、道家、法家关于人性的学说。(2009)3.什么叫做“非汤武而薄周孔”?(2009)4.如何理解“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2009)5.试论宋明理学道学派与心学派的理论差异。(2009)6.严复讲“一气之转,物自为变,此近世学者所谓天演也"是什么意思?(2009)另外,有5个名词解释:1绝圣弃智 2.良知 3.四法界4.俱分进化5.生元
会员免费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专业综合 2018年专业课二初试真题801哲学专业综合 六选五 每题30分,总分150中国哲学1. 孟子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 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3. 朱熹“一大段文言文”,论述“理” (理一分殊)
会员免费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专业综合 2017年专业课二初试真题801哲学专业综合 六选五 每题30分,总分150马克思主义哲学1,“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 出处及其中的思想。2,马克思的一段话,大致是批判国民经济学家把私有制当做当然的前提。
会员免费 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科目名称:801哲学专业综合备注:不区分方向一一六选五传统文化专项-一必选中哲的两道逻辑、科哲方向--六选一+十选四 中哲部分1.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指出这句话的出处并评述。2.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指出这句话的出处并评述。
会员免费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622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专业综合 1. 如何理解美学的学科性2. 解释“崇高”的审美范畴3. 西方美学史上的趣味问题4. 康德的合目的性理论5. 儒家如何看待审美与道德关系6. 玄学与山水审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