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现当代文学资料学

一、名词解释
1.转换时期文学:
    指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延安文艺运动到建国后30年的社会主义文学,强调民族国家意义上的现代性。
    以毛泽东的文艺理论体系为指导、规范和支配整个转换时期文艺运动和文艺实践的理论纲领,这一理论体系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
2.双百方针:
    在1956年4月下旬召开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总结会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基本内容是,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从而促进艺术繁荣和科学进步。
    同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的报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苦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2.文艺批判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对王实味、丁玲的批判,作品有王实味杂文《野百合花》、丁玲小说《在医院中》;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有人民日报发表的由毛泽东撰写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社论;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及胡适思想的批判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三突出”:来源于1868年5月于会泳撰文纪念"革命样板戏"一周年提出,内容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在主要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一是敢于大胆正视人民的内部矛盾,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突破了“无冲突”伦的禁锢;二是发挥讽刺的积极作用,突破了人民内部适用讽刺这一文学手段的囿见;三是创作题材不断扩大,突破了回避描写爱情或爱情不能为作品题材的禁区。)
4.革命样板戏:
(1)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 “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
(2)首次开列了八个样板戏,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3)“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理论集中体现了所谓“一线”(一元化的毛泽东革命文艺路线)、“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基本原则。
(4)题材来源:移植或改编当时的著名作品;艺术借鉴:对传统艺术的吸收和利用。
(5)艺术特征:1)写实与虚拟相结合。借鉴京剧与话剧艺术经验。2)打破主演体制,调动各种手段为剧情和人物服务;3)音乐创新,吸收传统唱腔艺术和西洋乐器的长处;4)文化生产与政治机构的结合,政治乌托邦想象与大众艺术形式的结合。
5.“山药蛋派”:是40年代解放区形成的以赵树理为核心的山西作家群。(1)在创作构成上多取材于山西乡村生产生活和民情风俗;(2)在小说“社会功能”上,提出“问题小说”的观点,为了劝人,能产生指导现实的意义;(3)在写作方式上主要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注重 故事叙述的完整性;(4)在语言上,提倡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
6.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代表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风云初记》等。风格特色:(1)寄时代风云变幻于乡土诗情画意。在战争背景下描写乡土风情和爱情故事,呈现出“战争田园诗”和“战地浪漫曲”。如1956年的《铁木前传》是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中人际关关系变迁的一部风格极为独特的小说,作品围绕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两个家庭之间在建国前后的社会地位以及情感关系的变化来展开。(2)塑造了一批既有时代新品质又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如水生嫂,春儿,九儿等。(3)散文化结构和诗化语言。早温和或明朗的革命历史叙述中流露出一些淡淡的感伤和怅然,形成后来的“荷花淀派”。
7.农村小说:是从农村的现实、历史和农民的生活为题材范围的小说,中国大陆50年代按社会政治生活划分,“乡土小说”改名为“农村小说”。 如赵树理、孙犁等人的小说。
8.革命历史小说:
   (1)专指以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生活为题材,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关于这段历史“本质规律”的规范性理论指导下,按照主流文学话语的创作规范叙述这段历史生活的具有鲜明的“革命史诗性”形态特征的文学作品。(2)具有普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观念和历史知识的文化功能和因为具有主流文学话语的审美形态特征而具有精神教化的艺术功能;(3)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风云初记》孙犁、《保卫延安》杜鹏程、《青春之歌》杨沫等;短篇《百合花》茹志鹃、《山地回忆》孙犁等。(4)叙述模式类似:一是二元对立的分类方式处理人物关系,一方面表现阶级斗争的革命历史,一方面表现民间的伦理道德。如《红旗谱》的朱老忠既是革命队伍中的民族英雄,又是民间社会正义的化身;二是讲述革命的历史过程,即革命起源——曲折斗争——最终胜利。如《林海雪原》始于土匪屠杀百姓;三是英雄人物典型化的艺术处理方式。
9.政治抒情诗:(1)来源于五四以来的浪漫诗歌传统与西方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和苏联革命诗歌;(2)指50年代至70年代诗人以阶级或人民代表人的身份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和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映。(3)在诗体形式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讲究节奏和声韵。(4)代表诗人贺敬之、郭小川等。
10.郭小川:(1)原名郭恩大,河北丰宁县人。(2)代表作有:抒情诗《致青年公民》、《致大海》等;(3)叙事诗“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等。(4)艺术特色:1)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昂扬的战斗精神。如《致青年公民》中的“公民们!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它每时每刻都在召唤者你们,投入火热的斗争,斗争!这就是生命,这就是富有的人生。”2)深刻的哲理和浓郁的诗情。如《秋歌》中的“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要革命,决不能止步不前,哪怕是面对刀丛。”3)艺术形式的创新——“新辞赋体”。如《祝酒歌》。
11.《回延安》:贺敬之。艺术特色:(1)善于从历史思想的高度来提炼诗风,具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豪迈的艺术格调;(2)通过众多优美的意象来构成动态的画面,使抽象的政治语言变为具体生动的形象,增强了政治抒情诗的艺术感染力;(3)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情感,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彩;(4)对新歌形式的革新创造,如信天游形式、新格律体。
12.闻捷:原名赵文节,江苏丹徒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闻捷诗选》等。艺术特色:(1)用牧歌笔调来处理政治性问题;(2)长于叙事;(3)活泼轻快的语言形成清新柔美的风格。
13.抒情散文:建国后频繁的文艺斗争运动,使散文沿着解放区文学的习惯思维轨道继续运行。尤其是经历过反右斗争后,主流散文主要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常常把一般性日常题材升华成宏大主题。如杨朔、刘白羽、秦牧为代表的三大散文家。
14.《燕山夜话》:是邓拓为《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士》“燕山夜话”专栏所撰杂文的汇总。收杂文149篇。以“丰富知识,开拓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作者从古代史书、稗史、文人别集、笔记、历史传说、故事中撷取材料,加以阐发引申,思考现实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学术研究等范围广泛的现象,问题。其中著名的有《一个鸡蛋的家当》《三种诸葛亮》《伟大的空话》等。
15.“第四种剧本”:产生于1956年夏到1957年“反右”斗争的前夕,是在题材和主题内涵上都具有开拓意义的戏剧现象。来源于黎弘(刘川)评论杨履方的话剧《布谷鸟又叫了》的文章《第四种剧本——评《布谷鸟又叫了》》。黎弘批评了当时戏剧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现象,提出要突破“工、农、兵三种剧本”的既定框架的公式,创作出揭示社会现实的“第四种剧本”。代表作品有赵寻的《人约黄昏后》等。
16.文学思潮:
    人道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新时期文学伊始的现实主义思潮,从两个向度进行:一是真实性的标举,要求描写真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实思想;二是批判性的张扬,要求“参与”现实,“介入”人生,“干预生活”。在创作上表现为对“文革”伤痕的揭示与反思,对改革现实生活的关注等,如白桦的剧本《曙光》等)、寻根文学思潮(所谓“寻根”意识,指对民族文化身份的体认,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追认,如阿城《棋王》等)、现代主义思潮(是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艺流派的总称,其具体表现形态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魔幻主义等。如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等)、大众文学思潮(是伴随着文学走向市场、文学商品化的趋势而来的,以其商业性、多媒性、消费性、通俗性、复制性为基本特征,反映着大众阶层审美口味的广泛需求,如王朔“痞子”小说)。
17.伤痕文学:(1)以刘心武在1977年11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班主任》为开端,由1978年8月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而命名。(2)“伤痕小说”是一代中国人在“文革”后发出的第一声悲鸣和怒吼,其主要思想倾向是揭露和批判“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影响,展现出“文革”对人民带来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创伤,代表作品有宗璞的《弦上的梦》、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儿女们》等。
18.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进一步深化。(1)反思文学的创作主要是针对社会政治层面的,关于建国后的历史问题,反思的对象主要包括干部、知识分子和农村问题。(2)反思文学作品开始对文革乃至17年悲剧产生的思想动机、行为方式、心里基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具有较深的历史纵横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常常借人物的命运遭际来反映社会历史。(3)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黑旗》等;中篇小说:王蒙《蝴蝶》、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长篇小说:古华《芙蓉镇》、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等。
19.改革文学:(1)产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由历史拉回到现实,开始关注到现实中的社会变革。(2)代表作品:蒋子龙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等。(3)作品三个阶段:呼唤改革英雄——改革遭遇阻力——反映改革在人们深层心理、精神领域引起变化。
20.寻根文学:(1)是反思文学进一步深化,(2)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再加上拉美魔幻主义的传入、刺激和影响形成。(3)其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创作并行,创作与文学主体观的强化有必然联系。主要内容是包括文化守成和文化反思两个方面,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4)形态:一是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传统文化落后的方面尖锐无情的讽刺,如冯骥才《三寸金莲》;二是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对传统文化有节制认同,在文学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重新认识与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如阿城《棋王》。
21.先锋小说:(1)85年前后,具有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及其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学诸样式的冲击特点的先锋精神的小说。(2)审美特征:一是叙事革命——元叙事手法,虚构性,如马原的叙事全套,《冈底斯的诱惑》;二是语言实验——杂语体、诗化、音乐化等倾向,如孙甘露《访问梦境》;三是生存状态的另一种展示,如余华《活着》对死亡冷漠的叙述。
22.女性小说:女作家的创作并不能等同于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由女性作为创作主体,具有一种的独立女性意识;表现的主题是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的探究和描写,构造出自身完整性的女性经验世界。代表作家有冰心、张爱玲、杨沫、王安忆等。
23.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指由一些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造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化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海子、舒婷、芒克、江河、杨炼、多多等。它最初以民间文学双月刊《今天》为阵地,活跃于80年代初,解体于1984年。


二、简答
1.延安讲话的内容和意义
   背景:(1)从外部关系讲,民族与民主革命的政治历史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变异的思想历史,以及延安整风运动的文化现实,构成了《延安讲话》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语境;
         (2)从内部关系讲,左翼文艺理论与苏区文艺实践则是《延安讲话》内部的理论与实践渊源。
    内容:(1)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即“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讲话》明确指出革命文艺必须解决“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2)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即“革命的功利主义”。《讲话》指出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一方面为一体化的文艺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过分强调文学的政治目的而简化了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忽视了文艺自身的自足性规律,很容易导致文学艺术的政治宣传化。
           (3)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
   意义:《讲话》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文艺理论。不仅对解放区文化体制与文艺形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突出体现在它以强有力的民族国家形式扭转了“五四”启蒙文学的发展方向,而且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文艺思想和文艺实践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柳青《创业史》
     《创业史》(第一部)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一)反映了深刻广阔的思想内容。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关中地区一个农村互助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平凡的“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各种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农村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农民唯一出路的重大主题,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农民命运的深深关切。
(二)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中主人公梁生宝是作家着墨最多、倾注最大热情塑造出来的一代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形象。作为共产党员,他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甘心情愿去吃苦、去节省每一分钱,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创社会主义大业;作为基层干部,他具有公道、能干的可贵品质,和为集体事业贡献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勤劳纯朴、老实厚道、甚至有些多情善感。这些不同的品格侧面显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梁三老汉是小说塑造得最精彩的形象。这是一个老一辈农民,善良、勤劳、倔强、保守。他由衷地感谢带来土地、带来创业希望的共产党,但又不理解、不能接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思想和性格上充满着种种矛盾。最后,在事实面前,他心悦诚服并愉快走上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大道。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农民在告别封建私有制时在思想和心灵上逐步转变的艰难历程,其中饱合作者对农民的理解和挚爱之情。
     蛤蟆滩上的“三大能人”的形象也描写得非常生动。这三个人虽都因精明强干被称为“能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份性格不一,“能”的特点就各有千秋:郭振山阳奉阴违、装腔作势;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姚士杰则阴险狠毒、诡计多端。其他人物如高增福、冯有万、任老四、任欢喜、王二直杆、梁大老汉、高增荣、改霞、素芳、生宝妈等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
     众多人物几乎包括当时农村社会各个阶段,阶层的典型,组成一个矛盾统一的形象世界。展示出宽广的社会生活画面。
(三)艺术上成熟,形成独特风格。
     首先,全书结构严谨细密、匠心独具。开篇用“题叙”提供生活源头,最后有“结尾”承上启下,显示生活的去向,并与下一部相衔接,力图使这部小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产生史诗效果。
     其次,在形式上,作者往往打破时空限制,巧妙地穿插进人物的历史回忆或对事件及进程的概括综合的叙述。以增加篇幅的生活容量。
     在艺术描写上,作者既具有细节烘染和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之长,又兼擅俯视开阔、气概雄浑之胜。
     语言洗炼生动又清丽流畅,并富有关中的乡土气息,使小说极富感染力。
3.《茶馆》
   (1)一是思想内容:通过裕龙茶馆在清末戊戌变法后、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以及抗战结束后三个时期的变化,表现了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中国的历史变化,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特点,黑暗势力越来越蔓延,整个社会表现出逐渐衰退的局面。
        二是人物形象:王利发——心地善良,精明善于经营,却也胆小怕事,终上吊自尽,表明社会残酷,顺民意识的失败;常四爷——性格刚强耿直,有着赤赤爱国心;秦仲义——房东,深受维新思想影响,相信实业救国,卖厂子实践救国终破产,表明在强权整治下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是艺术特色:1)“侧面透露”法,以小人物的命运反映出时代风云变化;2)“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主要人物贯穿始终,次要人物延续出现;3)幽默含蓄的语言风格。在某些戏剧因素下面隐藏着深刻的悲凉情调,在悲凉和绝望中又包含着对光明的确信。
   (2)《茶馆》以北京裕龙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后三个历史时期的北京社会风貌。全剧共分三幕,作者以极其精湛的笔端和巧妙的艺术手法,截取了横贯半个世纪的三个旧时代的断面,通过茶馆这个小窗口以及出入于茶馆的北京各个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和他们的举止言谈折射出整个社会大背景。全剧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但却以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中心,历经三十时代几十个人物的生活变化,给人们展示出一幅气势宏伟的历史长卷。
    老舍先生在剧中不仅成功地塑造了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样一些饱含旧社会人间沧桑却不丢中国人骨气的人物形象,也刻画了刘麻子、庞太监等旧中国地痞、流氓的丑恶嘴脸。作品的主题在于,这些人物身上,充分体现出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从而看到了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必然性。剧作家没有以苦大仇深的老工人、老农民来完成推翻腐败的旧社会这个主题,而写出了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这些人同样也能完成这个主题。这样描写的深刻之处在于,连这些人都活不下去了,社会已经坏败到了什么地步!王利发精明、善良、勤劳,善于经营。他胆小怕事,本着莫谈国事的处世原则,靠自己的力气挣钱度日。可是,他越怕国事,这国事就越是不断地往他的茶馆里钻。他信奉改良主义,可改来改去,这茶馆越改越糟。在第三幕里,王掌柜似乎看透了一切,他也变得老于世故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见人陪笑、作揖、夹着尾巴做人了。他也敢骂国民党了。人生的磨难,使他变得倔强起来。可最终这“国事”逼他上了吊。临死前,他把家人打发到解放区去,自己和常四爷、秦二爷聚在茶馆里撒起纸钱来。三位老人苦中作乐,为自己送终,聊以自慰。王利发在弥留之际才领悟做人的痛快,因为他道出了多年积郁在心里的话。一辈子渴望改良的人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了。这就是王利发的人生悲剧。
   《茶馆》于1958年3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该剧圆满地展示了老舍作品所独有的“京味”风格,堪称老舍戏剧创作的顶峰,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话剧精品之一。《茶馆》是中国话剧第一次出国剧目。1980年9月至1986年,该剧组先后出访西德、法国、瑞士、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欢迎。可见,《茶馆》不仅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也为新中国话剧艺术带来国际性的荣誉。
4.莫言
1)(1956-)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
2)作品:中短篇:《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
      长篇:《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蛙》
  《红高粱》:我的奶奶戴凤莲和我的爷爷余占鳌
      内容:我的回忆 带有野性的爱情故事 我的爷爷组织民间武装抗击战争故事
      形象:戴凤莲——温辣,丰腴,泼辣,果断
            余占鳌——土匪头子,抗日英雄。具有粗野、狂暴又不失原始的正义感和生命的激情的民间色彩,他的草莽特点和英雄气概都未经任何政治标准加以评判或批正,其性格真正体现出民间本色。 
            罗汉大爷:忠诚、坚忍、不屈不挠的农民秉性。
            我父亲:冲动莽撞。
    这些形象都有一种民间人物的放纵和生气,形象魁伟美丽,活力充沛,血腥方钢,具有强烈的朴实的灵感。叙述亲切,对比分明。
3)艺术特色:一是(主题上)作品主要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描写童年记忆中的乡村场景。从两个方面展开:现实世界的荒凉暗淡与想象世界的热烈辉煌(如《红高粱》中不肖子孙的“种的退化”)、爱情与死亡(如《白狗秋千架》中的爱情故事);二是(语言上)作品以梦幻般的自由想象为契机,以充满声光形象的视觉画感为中心,具有神秘色彩和虚构性,如《丰乳肥臀》中上官的恋爱症。三是对民间历史的开拓。

三、论述
1.《青春之歌》
杨沫“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
   杨沫的《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
   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描绘了当时我国各类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过的道路。
   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如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他们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们遵照党的指示,领导学生运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卢嘉川把林道静引上了革命道路,而在林道静的成长道路上,林红的坚强不屈、英勇顽强的精神,江华稳健、老练的工作作风对林道静最终能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不仅培养了像林道静这样的小知识分子,而且以它崇高的目标,忘我的精神培养和熏陶了众多的知识分子,这样才能有轰轰烈烈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此外还有在学生中宣扬悲观情调、最后又禁不住敌人的引诱变成叛徒的戴愉;自私自利、平庸、狭隘的余永泽,他没有爱国主义的热血,整天死守着他温暖的小窝,对投奔他来的老长工,表现得非常冷酷,竟毫无同情心地把魏老山赶出家门,当他知道林道静跑出去送给魏老山三十块钱后,冷冷地讽刺林道静是拿他的钱装好人。还有思想空虚、贪图享乐、最后沦落为玩物的白丽萍。还有王晓燕父子,他们同情学生、痛恨国民党政府,但又书生气十足,以至被戴愉利用    作者用墨最多的还是林道静的形象。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她的母亲是被她父亲霸占了的贫农女儿,她身上“有白骨头也有黑骨头”,她心地善良,同情民众,憎恨她的家庭,反抗她的家庭,为追求自由离家出走,想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存。但是她虽然逃离了她家庭给她设置的网,却又踏进了余敬唐的罗网。她从绝望走向自杀的道路。北大学生余永泽救了她。余永泽以“骑士兼诗人”的风度和温情体贴赢得了林道静的爱情。他们度过暂短的爱情生活,在许多实际问题上发生分歧。向往自由追求革命的林道静,终于认清了余永泽自私、庸碌、狭隘的本质,毅然与余永泽分手。林道静跨出了“爱”的小圈子,标志着她思想历程和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这时期她的主要思想特征是向往革命,并投身到革命。她张贴标语,撒发传单,单枪匹马地进行革命活动,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逮捕。党组织营救了她,把她秘密护送到定县农村。在这里,党又派果敢、机敏、干练的江华同志领导她工作。在江华的帮助和教育下,林道静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在狱中,她又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员林红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经受住了党的考验,出狱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林道静终于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作者通过曲折的情节,细腻地挖掘林道静的内心世界,描绘了林道静的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真实而生动地揭示出知识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林道静的形象真实感人,栩栩如生,可以说是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最成功之处。
    作品在结构上始终循着一条主线——就是以林道静的成长和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由林道静带出各种人物。这样架构篇章,使得结构单纯,严谨而完整,也正因为这样的结构,才使得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丰实、饱满,生动而感人。同时这样的结构也很适应中国读者的欣赏习惯。
四、赏析写作题。
 

附件
南昌大学现当代文学资料学.pdf
pdf
下载文件
附件购买
免费内容(注册登录后即可免费下载)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资料
登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南昌大学现当代文学资料学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