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生态学植物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植物学名词解释(重点部分) 

1.    
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所有生命物质的总称。由原生质所构成,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 
2.    
初生纹孔场——细胞壁在生长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在细胞的初生壁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称初生纹孔场。 
3.    胞间连丝 
——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原生质细丝通过初生壁上的小孔而彼此相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4.    
纹孔——植物细胞在形成初生壁时,初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 
5.    
分生组织——植物体内能连续或周期性地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6.    
细胞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是进步的表现。 
7.    
颖果——颖果的果皮薄,革质,只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果实小,一般被误认为是种子。颖果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特有果实类型。 
8.    凯氏带 
——某些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最初发育阶段,纵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的一条细的木栓质或类木质素的沉积带。 
9.    
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大部分细胞呈“马蹄形”增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状态,这种薄壁细胞称为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微管柱之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10.    髓射线 
——是维管束间的薄壁细胞,也称初生射线,是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连接皮层和髓的结构,有横向运输的作用。 
11.    侵填体 
——位于老茎中央部分的一些导管和管胞,其邻近的薄壁细胞从纹孔处侵入导管和管胞腔内,部分或完全阻塞导管或管胞腔而使它们失去输导功能,把这样的结构称为侵填体。 
12.    复叶 
——一个叶柄上生有许多小叶称为复叶。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叶轴上所生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为小叶柄。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柑橘类植物为单身复叶。 
13.    
二强雄蕊——被子植物花中雄蕊存在的一种形式。植物的花有雄蕊 4枚,其中 2枚较长,2枚较短,这种现象叫二强雄蕊。 
14.    
心皮——心皮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 
15.    
胎座——心皮壁内,着生胚珠的部分。 
16.    
花序——花在总花柄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花序。
17.    
丝状器——被子植物胚囊内的助细胞中,一些伸向细胞中间的不规则的片状或指状突起,称为丝状器。 
18.    
双受精——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受精过程中在卵和精子融合时,有第二个雄配子与中央细胞的极核融合形成 3n的胚乳核。 
19.    
无融合生殖——在植物中不经过配子融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20.    
多胚现象——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种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 
21.    
聚合果——聚合果,是由一朵花内数个离生雌蕊发育共同形成的果实,许多小果聚生在花托上。 
22.    
聚花果——又称花序果、复果,由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而成,如桑、凤梨(菠萝)、无花果。桑的果实即桑椹,是桑的花序中每朵花产生一个小坚果,并集于花序轴上而形成。 
23.    
单性结实——指不经过受精,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的现象。单性结实的果实里不含种子,所以这类果实是无子果实。 
24.    
孢子——植物进行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25.    
配子——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26.    
孢子体——能产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的双倍体植物。 
27.    
配子体——能产生配子,进行有性生殖的单倍体植物。 
28.    
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两个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的现象。 
29.    
核相交替——指生活史中,单倍染色体时期和双倍染色体时期交替出现的现象。生活史过程中只出现一种植物体,配子体(单倍体)或孢子体(双倍体)。 
30.    
锁状联合——担子菌双核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有形式。常发生在菌丝顶端,开始时在细胞上产生突起,并向下弯曲,与下部细胞连接,形如锁状。 
31.    颈卵器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为产生卵细胞、受精及原胚发育的场所。苔藓植物的颈卵器瓶状,由细狭的颈部和膨大的腹部组成,有由 1至多层细胞构成的外壁。在颈部有一串颈沟细胞,腹部有 1个腹沟细胞和 1个卵细胞。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颈卵器结构较苔藓植物的简化。 
32.    精子器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中产生精子的多细胞结构,棒状或球状,外壁由 1层细胞构成,内有多数具有双鞭毛的精子。 
33.    原丝体 
——大多数苔藓类植物(主要是藓类)孢子萌发后首先产生的一个有分枝、含有叶绿体的丝状体或片状体,称为原丝体或叶状体。 
34.    孢子叶 
——蕨类植物中生有孢子囊的叶或叶状结构,通常在形态构造上不同于营养叶,又叫能育叶。 
35.    营养叶 
——不分化生殖器官的叶之总称。为孢子叶的反义词。 
36.    同型叶 
——蕨类中原始类型的叶子还没有孢子叶与营养叶的分化,叶子是同形的
称为同型叶。 
37.    异型叶 
——随着系统发展和演化,蕨类植物的叶子分化为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营养叶,以及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孢子叶。 
38.    
孢子叶球——苏铁类和松柏类等大多数裸子植物的孢子叶,按一定序列着生在茎枝地末端或叶腋所形成的球果状或穗状结构。 
39.    
球果——是质化鳞片叶聚集而成的球形或椭圆形的果实,肉质者特称为肉球果。 
40.    
双子叶植物——又称木兰纲。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该类植物胚内具有两片子叶,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茎内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具形成层,叶具网状脉,花部常 5或 4基数,花粉具 3个萌发孔。葫芦科、菊科植物等即为双子叶植物。 
41.    
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纲。该类植物胚内具有一片子叶,一般主根不发达,常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脉常为平行脉或弧形脉,花部常 3基数,花粉具单个萌发孔。禾本科、百合科植物等即属单子叶植物。 
42.    
蝶形花冠——由 
1枚旗瓣,2枚翼瓣和 
2枚龙骨瓣等共 
5枚花瓣组成的花冠,称为蝶形花冠。见于豆科植物。 
43.    
假蝶形花冠——是指苏木科植物(又称云实科)的花冠(而蝶形花科的植物的花冠为蝶形花瓣):由五个分离花瓣构成左右对称花冠。最上一片称旗瓣,最大;两侧各一片称翼瓣,较小;最下两瓣联合成龙骨状,称龙骨瓣。
名词解释(基础部分) 
44.    细胞器 
——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和微器官。 
45.
胞质运动——细胞内细胞质的流动。如胞质环流和变形虫伪足的伸缩。 
46.    成膜体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体中部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和囊泡等组成的结构。在该区域囊泡聚集并融合形成细胞板。 
47.    
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48.
组织系统——指一个植物整体上,或一个器官上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组成一个单位,称为组织系统。 
49.    
穿孔——是指导管分子的端壁在发育过程中溶解,形成一个或数个大的孔。这也是导管分子和管胞的主要区别。 
50.    休眠 
——一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虽已成熟,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不能立即的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后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眠,休眠的种子是处在新陈代谢十分缓慢而近于不活动的状态。 
51.    萌发 
——指充分成熟的种子,在适当条件下,从休眠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胚开始生长,逐渐形成幼苗的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
52.    种子 
——由胚珠发育而成的,脱离母体后,在合适条件下可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器官。主要包括具有起保护作用的种皮,新个体的雏体胚以及储存营养物质的胚乳或子叶等结构。 
53.    
幼苗——种子发芽后生长初期的幼小植物体。 
54.    不活动中心 
——位于根尖分生区中最先端的部分,分裂活动弱甚至不分裂的细胞群,细胞内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速率也很低,称不活动中心。 
55.    树皮 
——新周皮的每次形成,它外方的所有的活组织,由于水分和营养供应的终止,而相继死亡,结果在茎的外方产生较硬的层次,并逐渐增厚,这些外层称为树皮。 
56.    补充组织 
——在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周皮形成过程中,在原来气孔内方的木栓形成层向外分裂不产生木栓层,而是产生一些排列疏松、具有发达的胞间隙、近似球形的薄壁组织细胞,以后栓化或非栓化,称为补充细胞。 
57.    单身复叶 
——形似单叶,可能是三出复叶的一退化类型,其两侧的小叶退化不存在,顶生小叶的基部和叶轴交界处有一关节,叶轴向两侧延展,常成翅,如柑桔、金桔等的叶。 
58.    变态 
——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59.    异型叶性 
——同一株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 
60.    
繁殖——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植物本身以一定的方式产生新个体延续后代,称为繁殖。 
61.    
花——花是适合于繁殖的变态短枝。在变态的枝上着生各种变态的叶。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 
62.    
传粉——由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朵花或另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传份是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63.    
倒生胚珠——胚珠一侧生长快,另一侧生长慢,胚珠向生长慢的一侧倒转约 180°,珠心并不弯曲,珠孔在珠柄基部的一侧,合点在珠柄相对的一侧,靠近珠柄一侧的外珠被常与珠柄贴生,形成一条珠脊,向外隆起。合点、珠心和珠孔的连接线几乎和珠柄平行。 
64.    
配子囊——藻类和真菌产生配子的细胞或结构。 
65.    
胚囊——种子植物的雌配子体,由胚囊细胞分裂形成,具有多种类型,包藏于被子植物珠心中的一种高度特化的雌配子体,为大孢子有丝分裂的产物。一般为 8核、7细胞的结构,包括一个卵细胞、两个助细胞、两个中央细胞核(极核)和 3个反足细胞。受精后、受精卵在胚囊内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 
66.    
外生孢子——在孢子母细胞外产生的孢子或母细胞壁破裂后由母细胞原生质体通过缢缩的方式产生孢子的现象。前者如真菌无性生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的方式;后者如蓝藻门中的管胞藻属产生孢子的方式。 
67.    
内生孢子——在孢子母细胞产生孢子的方式。如子囊菌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和
蓝藻门皮果藻属产生孢子的现象。 
68.    
载色体——藻类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光合色素,故称载色体。不同藻类所含有光合色素不同。 
69.    
蛋白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在绿藻中较常见。一个蛋白质的核心部分,外围以若干淀粉小块,这是藻类植物蛋白质与淀粉的一种贮藏形态。 
70.    
同行世代交替——植物世代交替中,孢子体和配子体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称为同行世代交替。 
71.    
异型世代交替——植物世代交替中,孢子体和配子体形态结构差别很大的称为异型世代交替。 
72.    
同配生殖——同形配子融合的生殖方式。 
73.    
异配生殖——相结合的两个配子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大小和行为上不相同的两个配子的结合。 
74.    
寄生——从活的动物、植物吸取养分的营养方式。 
75.    
腐生——从动物、植物死体以及从无生命的有机物质吸取养料的营养方式。 
76.    
专性腐生——只能从死的有机体获取营养的方式。 
77.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上得到营养的方式。 
78.    
兼性腐生——以寄生为主,也可以营腐生生活。 
79.    
兼性寄生——以腐生为主,也可以营寄生生活。 
80.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81.    
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构造,即果实体,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在担子菌中又叫担子果,在子囊菌中又叫子囊果。 
82.    
初生菌丝——子囊孢子或担孢子萌发是最初形成的菌丝,每个细胞内含一核。亦称初级菌丝。 
83.    
次生菌丝——配囊或初生菌丝细胞间通过质配后所形成的双核菌丝。亦称二级菌丝、双核菌丝、复相菌丝。 
84.    中肋 
——藓类植物叶片中央类似叶脉的构造,通常由细胞壁较厚的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 
85.    弹丝 
——苔类植物(如地钱)孢蒴内具螺纹厚壁的长形不育细胞。弹丝具感湿性,孢蒴破裂时,弹丝因干燥而扭转,有助于孢子的散布。 
86.    侧丝 
——子囊菌、地衣类、蕨类孢子囊群中产生的孢子的保护器官。生殖器柄的表面细胞是不育的,一般为丝状细胞,但其形态则具有分类的特征。 
87.    蒴齿 
——藓类孢蒴口部着生的能随水湿变化而运动的齿状构造,有时分内外两层。其功能是帮助散布孢子。 
88.    无孢子生殖 
——蕨类植物直接从孢子体的体细胞产生配子体的生殖方式。孢子体本身
不产生孢子。 
89.    无配子生殖 
——蕨类植物胚囊中卵细胞以外的细胞不经受精而发育形成胚的生殖方式。 
90.    孤雌生殖 
——由未受精的卵单独发育成个体的特殊生殖方式。可分为自然孤雌生殖和人工孤雌生殖。 
91.    横桥细胞 
——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的细胞称为横桥细胞。 
92.    
顶枝学说——解释植物器官演化的一种学说。顶枝学说认为,维管植物全由体轴上的顶枝系统所组成。顶枝是一个二歧分叉的远端枝,有能育和不育顶枝,莱尼蕨型为其原始型,顶枝经越顶、扁化、膜化、聚合、退化和回弯等发育过程,形成维管植物的各种器官。 
93.    
个体发育——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成体为止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94.    
系统发育——指生物谱系的分支演化历史;可以指生命自起源后的整个发展演变历史;或指某一类群的形成发展历史。包括较高分类单元的起源和演化等。 
95.    
多胚现象——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种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 
96.    
珠领——银杏的大孢子叶球比较简单,通常有 1长柄,柄端有 2个环形的大孢子叶。这种大孢子叶成环状,形成衣领,顶生 1枚胚珠,所以叫珠领,也叫珠座。 
97.    
珠鳞——着生胚珠的地方,有生殖能力的大孢子叶,发育为种鳞;主要是松柏纲用词,松柏纲的雌蕊也叫大孢子叶(心皮),有它可聚合成大孢子叶球,螺旋状排列在纵轴上,它们不是简单的孢子叶,有两部分组成,上面较大而顶部肥厚的部分称为珠鳞,下面较小的薄片成为苞鳞,一般认为珠鳞是大孢子叶,苞鳞是失去生殖能力的大孢子叶。松属(马尾松)种子的翅就是由珠鳞的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98.    
苞鳞——失去生殖能力的大孢子叶。 
99.    
种鳞——在松柏植物中,经传粉受精后,珠鳞发育为种鳞。球果成熟后,种鳞木质化或成肉质,展开或不展开。
100.聚合蓇葖果——果实的一种类型,属干果中的裂果。果形多样,皮较厚,单室,内含种子一粒或多籽,成熟时果实仅沿一个缝线裂开。由单心皮离生心皮的单雌蕊发育而成。由数个离生心皮构成时,常聚生在同一花内。具蓇葖果的植物如毛茛科的许多种类、木兰、八角茴香、飞燕草等。 
101.    壳斗——指壳斗科植物坚果外面或下部呈杯状、碗状、盘状或球状的总苞,外面常有针刺或鳞片,例如槲、栗、栎、棒的果实外部的壳斗。 
102.    分果——由复雌蕊发育而成,果实成熟时按心皮数分离成 2~多数各含 1粒种子的分果瓣,如锦葵、蜀葵等的果实。成熟后心皮分离,形成分离的小果,但小果的果皮不开裂。如锦葵、蜀葵等的果实。双悬果、唇形科的小坚果也是分果。
103.舌状花——是菊科植物头状花序中,具有舌状花冠的花。为合瓣花,花冠下部连合成筒
状,上部连合呈扁平舌状,如向日葵花序外缘呈花瓣状黄色的大型花、蒲公英花序上的花等。
104.假舌状花——是两侧对称的雌花或中性花,舌片仅具 3齿,花瓣基部连合成较短的管,五个花瓣连合成为片状,向一侧伸展,如向日葵的边缘花。
105.管状花——亦称“筒状花”,菊科植物花的一种。为合瓣花,花冠连合成管状(或称筒状),缘部 
5裂,稀 
4裂。常具冠毛。多为两性花,有的种类兼有单性花与两性花。
名词辨析(重点) 
1
)直根系与须根系直根系 ——由胚根发育产生的初生根和次生根组成,主根发达、明显,极易与侧根相区别,由这种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须根系 ——单子叶植物的根有些像人的胡须一样,没有主根,所以把它称做为须根系。它是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的。所以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的。 
2
)平周分裂与垂周分裂平周分裂——也叫切向分裂,细胞分裂与器官的周围最近处的切线相平行,分裂的结果增加细胞的层数,使器官增粗。垂周分裂——也叫径向分裂,细胞分裂与器官的周围最近处的切线相垂直,分裂的结果是扩展细胞组成的圆周,使器官增粗。横向分裂指细胞分裂与器官长轴垂直,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也属于垂周系统。 
3
)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初生生长——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使植物体伸长的生长。次生生长——由次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即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细胞分裂、生长、分化而使器官加粗的生长。 
4
)根瘤与菌根根瘤——豆科植物及其他一些科的植物根上常有各种形状瘤状突起,它们是由根瘤菌和根共生而形成,把这样的结构称为根瘤,根瘤可以固氮使植物增产,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菌根——种子植物的根与真菌共生,把这样的根称为菌根。 
5
)内起源与外起源内起源——侧根起源于母根中柱鞘细胞,由于中柱鞘是位于根的皮层之内的组织,把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外起源——叶和芽均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第三层细胞,把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 
6
)分蘗与蘗位分蘗——禾本科植物一种特殊的分枝方式,是由地面下或近地面的根状茎节上产生腋芽,以
后腋芽形成具有不定根的分枝,把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蘗。蘗位——着生分蘗的叶位,称为蘗位。 
7
)外始式发育与内始式发育外始式发育——根和茎的初生韧皮部、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时的顺序是近器官外围的结构(原生木质部、原生韧皮部)先成熟,内部的结构(后生木质部、后生韧皮部)后成熟,把这种由外方向内方逐渐成熟的方式称为外始式发育。内始式发育——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是由内向外逐渐发育成熟,即原生木质部居内,后生木质部居外,把这种发育方式称为内始式发育。 
8

)复叶与单叶复叶——一个叶柄上生有许多小叶的叶称为复叶,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许多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为小叶柄。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的叶称为单叶。


9
)叶序与叶镶嵌叶序——植物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有 3种基本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叶镶嵌——同一枝上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把这种现象称为叶镶嵌。10)苞片与总苞苞片——生长在花下面的变态叶。总苞——花序外围由许多苞片聚集而成的结构。11)同源器官与同功器官同源器官——来源相同的器官,长期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以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就导致功能不同,形态各异的器官,称之为同源器官。如叶刺、苞片、捕虫叶。同功器官——来源不同的器官,长期执行相同的生理功能,以适应某一外界环境,就导致功能相同,形态相似的器官,称之为同功器官。如茎卷须和叶卷须。12)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位于茎初结构的维管束中,即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由原形成层残留下来,将来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参与次生结构的形成。束间形成层——位于茎初结构的维管束之间,由薄壁细胞反分化而来,将来也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参与次生结构的形成。13)定根与不定根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主根是由胚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所形成的向下垂直生长的根。侧根是在主根或不定根的一定部位上侧向地从内部生出的根。不定根——由茎、叶、老根和胚轴上伸出的根。14)定芽与不定芽定芽——一般生长在主干或侧枝顶端的芽称为顶芽,着生在叶腋处的称腋芽,腋芽因生在枝的侧面,也称侧芽。顶芽和腋芽称为定芽。
不定芽——有许多芽不是生长在枝顶或枝腋内,而是生长在茎的节间、老茎、根或叶上,这些没有固定着生部位的芽,称为不定芽。15)早材与晚财早材——温带的春季和热带的湿季,形成层活动旺盛,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细胞大而壁薄,排列疏松,色泽较淡,称为早材。晚财——温带的夏末、秋初或热带的旱季,形成层活动逐渐减弱,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细胞小而壁厚,排列紧密,色泽较深,称为晚财。16)表皮与周皮表皮——叶、幼茎及花、果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表皮一般都是一层细胞,有时也可由多层细胞所组成。周皮——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的根、茎等器官在加粗生长开始后,表皮逐渐被周皮替代,由周皮行使保护功能。周皮是次生保护组织,由多层细胞组成,木栓形成层参与周皮的形成。17)心材与边材心材——位于茎内较深的中心部分的次生木质部,养料和氧不易进入,导管和管胞失去输导作用,但还具有支持作用,把这些次生木质部称为心材。边材——心材外围的接近形成层的木质部,色泽较淡,具生活细胞,导管和管胞仍具有输导作用,把这些木质部称为边材。18)闭合维管束与开放维管束有限维管束——单子叶植物维管束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不具有形成层,不再形成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把这样的维管束称为有限维管束。无限维管束——维管束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存在形成层,可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这样的维管束称为无限维管束,主要存在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中。19)气孔与皮孔气孔——蒸腾过程中水蒸气从体内排到体外的主要出口,也是光合作用与外界交换的“大门”,影响着蒸腾、光合、呼吸等作用。皮孔——树干表面上,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色泽和形状,纵向或横向凸起的斑点称为皮孔。皮孔是由木栓形成层活动向外不产生木栓层而是产生薄壁细胞,具发达的胞间隙,随细胞数码增多将表皮撑破形成,皮孔可以促进茎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气孔器——也叫气孔复合器,存在于叶表皮,有副卫细胞、保卫细胞及它们的开口共同组成的结构,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气体交换的通道。20)维管射线与髓射线维管射线--位于根和茎的次生结构中,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横向运输的功能。髓射线--位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维管束之间,连接髓与皮层,由薄壁细胞构成,具有横向运输的功能。
简答题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有哪些?
(1)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
(2)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3)
减数分裂后,一个细胞形成四个含有不同遗传物质组合的子细胞,而有丝分裂后,一个细胞只形成两个遗传物质相同的子细胞;
(4)
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其特有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局部交换,而有丝分裂没有;
(5)
减数分裂发生部位为精巢卵巢,有丝分裂发生部位为体细胞。 
2.详述植物成熟组织包括哪些类型?它们各自的功能如何?植物的成熟组织也称永久组织,它们的特点是丧失分裂能力。成熟组织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1)
保护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对植物体起保护作用,有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抵抗外界风雨侵害的作用。根据来源和形态的不同,保护组织可分为表皮和周皮。 
(2)
薄壁组织:担负着植物的吸收、同化、储藏、通气、传递等功能。根据生理功能可分吸收组织、同化组织、储藏组织、储水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组织。 
(3)
机械组织:机械组织对植物体起着机械支持的作用。植物器官的幼嫩部分,机械组织不发达。随着器官的成熟,器官的内部逐渐分化出机械组织。机械组织的共同特点是细胞壁局部或全部加厚,有的还发生木化。根据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壁加厚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4)
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主要分布于木质部和韧皮部,根据它们运输的主要物质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为导管和管胞;另一类是运输有机养料的筛管和筛胞。 
(5)
分泌组织:分泌结构指植物体内能产生特殊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特化的细胞组合。根据分泌物是否排除植物体外,把分泌结构可分为外分泌结构和内分泌结构。主要有腺表皮,腺毛,蜜腺,排水器,盐腺,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 
3.从输导组织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进化?
①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②裸子植物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
③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
④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⑤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
⑥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只有筛胞。
⑦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 P-蛋白体,而且不像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
⑧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4.植物体包括哪几类组织系统?它们各自在植物体中的分布及作用如何?
(1)    
微管植物有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
(2)    ①皮组织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它们覆盖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形成一个包裹整个植物体的连续保护层;②维管组织系统包括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和输导水分的木质部,它们连续地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内,把生长区、发育区与有机养料制造区和储藏区连接起来;③基本组织系统主要包括各类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它们是植物体各部分的基本组成。
(3)    
植物整体的结构表现为维管组织包埋与基本组织系统之中,而外面覆盖着皮组织系统。 
5.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原因各自有哪些?
(1)种子休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三种。 种皮(果皮)限制:过厚的种皮阻碍了种子对水分和空气的吸收,或者是种皮过于坚硬,使胚不能突破种皮向外伸展。 胚未成熟:种子的胚尚未成熟,或种子的后熟作用。有些植物的种子在脱离母体时,胚体尚未发育完全,或胚在生理上尚未全部成熟,这些种子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萌发成长。 
抑制性物质的存在:某些抑制性物质的存在,阻碍了种子的萌发。如挥发油、生物碱、激素(如脱落酸)、氨、酚、醛等都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它们大多是水溶性的,可通过浸泡冲洗逐渐排除;同时也不是永久性的,可通过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使之分解、转化、消除。
(2)种子萌发的原因: 种子萌发需要的内在条件:种子结构完整,特别是发育健全的胚,具有强的生活力,或有的种子需要的后熟作用已完成,并已解除休眠期。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主要是要有充分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三个条件,有的种子还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或黑暗条件才萌发。 
6.
简述种子萌发的全过程。发育正常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从胚开始萌动,到幼苗形成的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通常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胚芽然后伸出土面,逐渐形成茎和叶器官。这种由胚长成的幼小植物体,称为幼苗。种子萌发过程中,根首先伸长,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为根发育较早可使幼苗固定于土壤中,及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使幼小植物体很快地独立生长。有的植物种子,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转为绿色,可暂时进行光合作用。当胚芽幼叶展开行使光合作用以后,子叶就枯萎脱落。同时胚芽鞘也露出,随后,从胚芽鞘裂缝中长出第一片真叶,接着出现第二,第三叶,形成幼苗。 
7.
根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有哪些区别和联系?试结合根的发育过程说明。(一)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成熟的根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所形成的结构为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1)
表皮:由原表皮发育而来,具有根毛,角质层薄,不具气孔。 
(2)
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由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组成。内皮层上具有凯式带,双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在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单子叶
植物五面增厚,即除径向壁和横向壁增厚外,内切向壁也增厚,具有通道细胞。 
(3)
维管柱: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包括中柱鞘和初生维管组织。中柱鞘可参与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不定芽、侧根和的形成。初生维管组织包括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二者相间排列。初生木质部包括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包括原生韧皮部和后生韧皮部,也为外始式发育。
(二)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即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和次生保护组织 (周皮 )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活动的结果使根增粗。次生结构包括次生维管组织和次生保护组织。具有次生结构的根的横切结构由外到内包括:周皮、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 (含韧皮射线 )、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 (含木射线 )、初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由初生木质部脊之间的薄壁细胞和正对脊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活动产生轴向系统 (导管、管胞、筛管、伴胞、纤维等 )和径向系统 (射线 )。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相对排列。次生木质部在次生结构中所占比例大。木栓形成层最早发生在中柱鞘,后逐渐内移,最深可达次生韧皮部。木栓形成层活动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它们共同组成周皮。 
8.详述种子植物分枝的三种方式种子植物茎的分枝类型包括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二叉分枝三种类型。
(1)单轴分枝:主干也是主轴,由顶芽不断向上伸展而成,这种分枝形式称为单轴分枝或总状分枝,如杨、柳、松等植物均属单轴分枝。
(2)合轴分枝:主干的顶芽在生长季节,生长迟缓或死亡,或分化为花芽,由紧接着顶芽下面的腋芽伸展,发育成新枝,每年同样地交替进行,使主干继续生长,这种主干是由许多腋芽发育而成的侧枝联合而组成,所以称为合轴。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分枝方式,常见植物有枣树、苹果、桃。
(3)    
假二叉分枝:具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后,或分化为花芽、在花芽开花后,由顶芽下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二叉状分枝,常见植物有丁香、茉莉、石竹等。 
9.区别说明茎的三向切片木材的三切面是指木材的横切面、切向切面和径向切面。
(1)    
横切面和与茎的纵轴垂直所做的切面,该切面上年轮为同心环状;射线为辐射状条状,显示其纵切面,可见其长度和宽度,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均为横切面,可见其细胞直径和横切面的形状。
(2)    
切向切面是垂直于茎的半径所做的纵切面。该切面上年轮为“U”形;射线纺锤形,显示其横切面,可见其高度、宽度、细胞列数和两端细胞的形状、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均为纵切面,可见其长度、宽度和细胞两端的形状。
(3)    
径向切面是通过茎的直径所做的纵切面,该切面上年轮纵向平行排列;射线细胞排列整齐如砖墙,显示其纵切面,可见其长度和高度;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均为纵切面。 
10.    结合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的特点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进化?
①裸子植物是木本植物,其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和双子叶植物基本相似,只是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成分有所不同。
②裸子植物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
③双子叶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双子叶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
④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双子叶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⑤双子叶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
⑥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只有筛胞。
⑦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 P-蛋白体,而且不像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
⑧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双子叶植物的简单、原始,双子叶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11.
比较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的异同。
12.
如何区分复叶和生有单叶的小枝?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的,叫做单叶,如杨、柳、桃、竹、甘薯、桑、蓖麻的叶。一个叶柄上生有许多小叶的,叫做复叶。复叶的叶柄,叫做总叶柄或叶轴;叶轴上所生的许多叶,叫做小叶;小叶的叶柄,叫做小叶柄。复叶只在叶轴的基部生有腋芽。单叶和复叶的区别,主要通过小枝和叶轴的区别来区分:①叶轴顶端没有顶芽,而小枝常具顶芽;②小叶叶腋内无腋芽,仅在总叶柄腋内有腋芽,而小枝上的每一单叶的叶腋均具腋芽;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表皮 细胞多为长方形或方形,无明显长细胞和短细胞的区分 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组成,前者角质化,后者栓质化和硅质化 
皮层和髓的分化情况 具明显皮层和髓分化,皮层由厚角组织(有时具叶绿体)和薄壁组织组成 无明显皮层和髓区分,统称基本组织,由厚壁组织和薄壁组织组成,有时具同化组织 
维管束的排列 具明显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组成,维管束排列成一轮,为无限维管束 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或排列成两轮,为有限维管束  
③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只有叶脱落;④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 
13.比较旱生叶和湿生叶、阴生叶和阳生叶结构的异同。
(1)
旱生叶: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有时表皮为复表皮。气孔下陷或陷生于局部区域。栅栏组织层数较多,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
(2)
湿生叶:以沉水叶为例,表皮细胞壁薄,含叶绿体。叶肉不发达,组织层数较少,维管组织和机械组织均不发达;具发达的胞间隙组成的通气组织。
(3)
阴生叶:叶片大而薄,表皮细胞有时含叶绿体,角质层薄,气孔少,叶肉肉栅栏组织不发达,胞间隙发达,叶绿体大,叶绿素含量多。
(4)
阳生叶:基本与旱生植物叶结构相似,但是阳地植物不等同于旱生植物,如水稻是阳地植物却不是旱生植物。 
14.
比较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及松针的结构各有不同?(重点)棉花为双子叶植物,玉米为单子叶植物,二者叶结构主要区别如下。
(1)
棉花叶:表皮细胞不太规则,排列不整齐,上表皮无泡状细胞。气孔器仅分布在下
表皮,保卫细胞为肾形。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分,为异面叶,具有分泌腔。叶脉中的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在横切面上既有叶脉横切面又有纵切面。 
(2)
玉米叶:表皮细胞多为矩形,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组成,纵向排列整齐,上表皮有泡状细胞。气孔器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保卫细胞为哑铃形。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分,为等面叶,叶脉中的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在叶横切面上叶脉均为横切。 
(3)
松针结构特点: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表皮下具多层厚壁细胞组成的下皮,气孔内陷。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内陷形成许多褶壁,叶绿体沿褶壁分布,使细胞扩大了光合面积。叶内具树脂道,在叶肉内方具明显内皮层,内皮层上也有凯氏带,维管束有一束的也有两束的,内皮层和维管束之间为转输组织,由薄壁细胞、蛋白细胞和管胞状细胞组成。适应干旱的结构特点:叶小,表皮细胞壁厚,具下皮,气孔内陷,叶肉细胞向内折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著,维管束排列在叶的中心部分。 
15.
简述花药的发育过程(重点)雄蕊起始于花芽中的雄蕊原基,雄蕊原基的顶端为花药发育的区域。花药发育初期,结构简单,外层为一层原表皮,内侧为一群基本分生组织。不久,由于花药四个角隅处分裂较快,花药呈四棱形。以后在四棱处的原表皮下面分化出多列体积较大,核亦大,胞质浓,径向壁较长,分裂能力较强的孢原细胞。随后孢原细胞进行平周分裂,成内、外两层,外层为初生周缘层;内层为初生造孢细胞,初生周缘层细胞继续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逐渐形成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花药中部的细胞逐渐分裂,分化形成维管束和薄壁细胞,构成药隔。花粉粒成熟后,纤维层细胞失水,所产生的机械力使花药在裂口处断开,花粉粒由裂口处纵轴形成的裂缝散出。花粉囊壁因绒毡层的解体而消失,或仅存痕迹,只剩有表皮及纤维层。 
16.
详述大孢子发育形成胚囊的三种类型及各自过程(重点)三种胚囊,就是单孢型胚囊、双孢型胚囊、四孢型胚囊的形成过程
①单孢型胚囊: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 4个含单相核的大孢子,直线排列于珠心内,其中位于珠心深处的 1个大孢子继续发育,其余 3个退化消失。当大孢子长到相当程度时,这一单相核分裂 3次,第一次分裂生成 2核,分别移向胚囊两端,以后每个核又相继进行两次分裂,各形成 4个核,以后每一端的 4核中,各有 1核向中央移动,形成极核,同时靠近珠孔端的 3个细胞形成卵器,其中大的 1个细胞称为卵细胞,其余 2个称助细胞。另 3个远珠孔端的细胞称为反足细胞。
②双孢型胚囊: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出现细胞壁,成为二分体,其中一个消失,只有另一个继续进入第二次分裂,但不形成新壁,形成的二个单相核同时存在于一个细胞中并分别位于细胞的两端,以后的分裂与单孢型的相同。 
四孢型胚囊:大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两次分裂都没有形成细胞壁,所以 4个单相核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并呈 1和 3的排列,1个核在珠孔端,另 3个核在合点端。然后,珠孔端的核进行一次正常的有丝分裂形成 2个单倍体的子核,而核点端的 3个核分裂时纺锤体相互融合成 1个共同的纺锤体,分裂结果形成 2个 3倍体的子核。然后所有的核各分裂一次,成为 8个核,4个在核点端的是三相核,4个在珠孔端的是单相核,以后的发育与单孢型胚囊。 
17.何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哪个更进化?为什么?植物如何做到防止自花传粉?
自花传粉是指成熟的花粉粒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如水稻、豆类等都进行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花粉粒传送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异花传粉可发生在同株异花间,叶可发生在同一品种或同种内的不同植柱之间,如玉米、向日葵等都进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在植物界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异花传粉要比自花传粉优越,是一种进化的方式。自花传粉的精子、卵细胞来自同一朵花,遗传性差异小,连续长期自花传粉,可使后代生活力逐渐衰退。相反,异花传粉的精子、卵细胞各产生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遗传性差异也较大,经结合所产生的后代具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异花传粉植物的花由于长期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结果,在结构上和生理上及行为上产生了一些特殊的适应性变化,使自花传粉不可能实现,主要表现在: 
1花单性②雌、雄蕊异熟,使两性花避免自花传粉③雌、雄蕊异长、异位④自花不孕 
18.
详述被子植物的受精全过程。花粉管中的 2个精子释放到胚囊中后,2个精子中的一个与卵融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 2个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以后发育为胚乳。这种卵细胞和极核同时与 2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想象,称为双受精。过程如下: 
1花粉管的形成和伸长。花粉粒→花粉管不断伸长→胚珠 
2双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现象。 
19.
被子植物双受精有何重要意义?
①恢复了染色体的数目。
②合子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增强了后代的生活力,适应性及变异性,使物种得到发展。 
3三倍体的胚乳也具有两性的遗传特性,加强了上述作用。 
20.详述胚的发育过程(重点)种子里的胚是由卵经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来的,合子是胚的第一个细胞。卵细胞受精后,便产生一层纤维素的细胞壁,进入休眠状态。合子是一个高度极性化的细胞,它的第一次分裂,通常是横向的(极少数例外),成为两个细胞,一个靠近珠孔端,称为基细胞;另一个远珠孔的,称为顶端细胞。顶端细胞将成为胚的前身,而基细胞只具营养性,不具胚性,以后成为胚柄。两细胞间有胞间连丝相通。这种细胞的异质性,是由合子的生理极性所决定的。胚在没有出现分化前的阶段,称原胚。由原胚发展为胚的过程,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间是有差异的。
(1)
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可以荠菜为例说明,合子经短暂休眠后、不均等地横向油裂为基细胞和顶端细胞。基细胞略大,经连续横向分裂,形成一列由 6~10个细胞组成的胚柄。顶端细胞先要经过二次纵分裂(第二次的分裂面与第一次的垂直),成为 4个细胞,即四分体时期;然后各个细胞再横向分裂一次,成为 8个细胞的球状体,即八分体时期。八分体的各细胞先进行一次平周分裂,再经过各个方向的连续分裂,成为一团组织。以上各个时期都属原胚阶段。以后由于这团组织的顶端两侧分裂生长较快,形成二个突起,迅速发育,成为 2片子叶,又在子叶间的凹陷部分逐渐分化出胚芽。与此同时,球形胚体下方的胚柄顶端一个细胞,即胚根原细胞,和球形胚体的基部细胞也不断分裂生长,一起分化为胚根。胚根与子叶间的部分即为胚轴。不久,由于细胞的横向分裂,使子叶和胚轴延长,而胚轴和子叶由于空间地位的限制也弯曲成马蹄形。至此,一个完整的胚体已经形成,胚柄也就退化消失。
(2)
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可以禾本科的小麦为例说明。小麦胚的发育,与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情况有共同处,但也有区别。合子的第一次分裂是斜向的。分为 2个细胞,接着 2个细胞分别各自进行一次斜向的分裂,成为 4细胞的原胚。以后,4个细胞又各自不断地从各个方向分裂,增大了胚体的体积。到 16—32细胞时期,胚呈现棍棒状,上部膨大,为胚体的前身,下部细长,分化为胚柄,整个胚体周围由一层原表皮层细胞所包围。到小麦的胚体已基本上发育形成时,在结构上,它包括一张盾片(子叶),位于胚的内侧,与胚乳相贴近。茎顶的生长点以及第一片真叶原基合成胚芽,外面有胚芽鞘包被。相对于胚芽的一端是胚根,外有胚根鞘包被。在与盾片相对的一面,可以见到外胚叶的突起。有的禾本科植物如玉米的胚,不存在外胚叶。 
21.
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藻类植物大多是水生,少数土生或树生;具各种光合作用色素,自养生物;植物体类型多样,有单细胞体、多细胞体、叶状体及管状多核体等。繁殖方式多样,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生殖器官大多为单细胞,受精卵发育形成合子,由合子经过减数分裂或不经过减数分裂,萌发形成新个体。生活史类型多样,只具核相交替不具世代交替,具同型世代交替或具异型世代交替。 
22.
蓝藻植物门和绿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3.
藻类植物的分门依据是什么?
分门依据主要是植物体的形态,细胞核的有无,细胞壁的成分,载色体的结构及所含的色素
成分,光合作用的产物,游动细胞的有无、鞭毛的数目、着生方式及类型,生殖方式及生活
史类型等特征。 
24.
苔藓植物在植物界系统进化上的地位如何?
苔藓植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小型多细胞的绿色植物;
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
产生了颈卵器和精子器;
受精卵(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
孢子萌发经丝状体(原丝体)阶段,原丝体上发育出新的植物体称配子体,由它产生精子和
卵;
精子具鞭毛,受精需要水;
苔藓植物比裸蕨植物晚出现。
综上所述,苔藓植物具有了假根与类似茎、叶的分化,生殖细胞有颈卵器和精子器壁的保护,
具有胚,在原丝体上发育出新的配子体等较藻类进化的特征,在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上,苔
藓植物比藻类植物晚约 30亿年。
因此植物学家们认为苔藓植物应属于高等植物范畴。
25.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裸子植物相比,在系统进化上的地位如何?
门 细胞壁成分 主要色素 光合产物 鞭毛 习性 
蓝藻门 黏肽,含胞壁酸 叶绿素 a 蓝藻淀粉 无 淡水生或气生 
绿藻门 纤维素 叶绿素 a、b 淀粉  2条或更多顶生 多淡水生,少海生或气生  
(1)
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是茎叶里没有输导组织,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并且根、茎和叶里具有输导组织和比较发达的机械组织,植株较高大,受精离不开水,大多生活在阴湿环境中。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由原始藻类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但是,从二者的特征来看,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因此,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由于苔藓植物在结构和生殖上的特点,限制了苔藓植物进一步向陆生生活发展,而蕨类植物由于能更好地适应陆生生活,一部分原始蕨类植物逐渐进化成为种子植物。
(2)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两大类植物,被子植物更高等。因为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有利于保护种子,繁殖后代,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所以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3)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植物进化的规律,身体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地位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水中逐渐过渡到陆地。 
26.裸子植物有哪些特征?与蕨类植物、被子植物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一)裸子植物特征:
①孢子体发达;②胚珠裸露;③具有颈卵器的构造;④传份时花粉直达胚珠;⑤具多胚现象;
⑥花粉粒为单沟型,具气囊或缺如,无 3沟、3孔沟或多孔的花粉粒等也是裸子植物的特征。(二)三者联系:裸子植物是具有颈卵器的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既是颈卵器植物,又是种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群维管植物。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绝大多数有颈卵器;小孢子萌发形成花粉管;同时由胚、胚乳和珠被等形成种子;但并不形成子房和果实,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因此,称为裸子植物。(三)与蕨类植物的区别:
(1)
①裸子植物均为木本,形成强大的根系,维管系统发达,孢子体进一步进化;②孢子叶大多数聚生成球花,或称孢子叶球;③胚珠裸露,形成种子;④配子体进一步退化,雄配子体由 4个体细胞构成,雌配子体具 2~多个颈卵器,但颈卵器结构更简单,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的能力,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⑤形成花粉管,受精作用不再受水的限制;⑥具多胚现象,即简单多胚现象和裂生多胚现象。
(2)
①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开始出现维管系统,根多为有较好吸收能力的不定根,原始的种类具假根;②具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颈卵器,不形成种子,其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且孢子体占优势;③没有花粉管的产生,精子具鞭毛,受精过程离不开水。(四)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①被子植物的种子被心皮包被,而裸子植物没有。所以被子植物形成种子,而裸子植物不形成种子。
②被子植物的叶脉多为网状脉序和分叉脉序(除天南星科植物独有平行脉序),而裸子植物为平行脉序。
③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为双受精,受精摆脱了水的辅助。 
被子植物茎内的疏导水和无机盐的组织为导管,疏导营养物质的组织为筛管及伴胞,裸子植物疏导水和无机盐的组织为管胞,疏导营养物质的组织为筛胞。
27.
为什么说买麻藤纲是裸子植物的进化类型?
之所以说买麻藤纲是裸子植物中的最近化的纲,是因为它具有以下进化特征: 次生木质部具导管,无树脂道; 球花单性,具假花被(盖被); 珠被延长成珠孔管; 精子无鞭毛,雌配子体无颈卵器(麻黄目除外); 种子具盖被发育成的假种皮。 
28.
百合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重点,包括其他各科植物的基本特征都要掌握)多草本,常具根状茎,鳞茎或球茎。花常两性,辐射对称,多为虫媒花,常 3基数;花被花瓣状,裂片 6,排式 2轮;雄蕊常 6,2轮,花丝分离或联合;子房上位,少有半下位,常为3室的中轴胎座,叶为单叶,果实为蒴果或浆果;种子有丰富胚乳;花单一等。 
29.
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为什么被子植物更进化? 
具有真正的花;②具有雌蕊和果实;③具有双受精现象;④孢子体高度发达;⑤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30.    详述恩格勒系统、哈钦森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的异同?(重点,结合自己的看法。)
(1)恩格勒的分类系统:由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和柏兰特在《植物自然分科志》 1897年首次发表,是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该系统的被子植物亚门共 45目 280科,根据假花学说的原型将柔荑花序类植物当作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把双子叶植物均分为古生花被亚纲(离瓣类)和后生花被亚纲(合瓣类);
(2)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为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于 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中提出的, 1973年修订后共包括 411科,这一系统以真花学说和单元起源为理论基础,认为双子叶植物以木兰目和毛莨目有起点,分别演化出木本与草本平行地两大支。无被花和单倍花是由双被花退化的产物。在哈钦松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塔赫他间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
(3)克朗奎斯特系统:这是美国植物学家克朗奎斯特于 1968年在其《有花植物的分类和演化》一书中发表的系统。在 1981年修订版中,共有 83目, 388科,其中双子叶植物 
64目, 318科,单干叶植物 19目, 65科。克朗奎斯特系接近于塔赫他间系统,把被子植物门 
(称木兰植物门 )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但取消了 “超目 ”一级分类单元,科的划分也少于塔赫他间系统。
(1)塔赫他间系统:认为被子植物不可能直接起源于本内苏铁,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有可能是从一群最原始的种子蕨通过幼态成熟的途径演化而来。 
31.
杜鹃花科的特征有哪些?它的繁殖器官的特征如何?常为灌木,单叶,常互生。雄蕊为花瓣的倍数,2轮,外轮对瓣(逆二轮雄蕊),分离;花药常孔裂;中轴胎座,每室有倒生胚珠多枚;花柱和柱头单生,柱头常头状。蒴果,稀浆果或核果。种子常小,有直伸的胚和肉质的胚乳。
32.
试述木兰科、毛茛科、樟科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区别、并判断何者较进化,何者更原始,
为什么?(一)三科的基本特征
①木兰科:木本,单叶互生,常全缘,具托叶环。花单生,两性,辐射对称,同被花, 3基数;雄蕊和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多为蓇葖果。 
4樟科:多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革质,全缘,花两性, 3基数,轮状排列,花被 2轮,雄蕊 4轮,其中 1轮退化,花药瓣裂、雌蕊 3心皮,子房 1室,具 1枚悬垂的到生胚珠,核果。 
5毛莨科:多草本,偶为灌木或木质藤本,单叶多裂或复叶,互生,偶对生,花常两性,辐射对称,少数为两侧对称, 5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蕊和雌蕊常多数,离生,子房上位,多为瘦果,蓇葖果。
(二)三科的相互区别
木兰科 毛茛科 樟科 
茎 木本,具环状托叶痕 常为草本 木本,有香气 
叶 单叶互生,托叶早落 叶常基生或互生,分裂或为复叶,无托叶 单叶互生,无托叶 
花序 花单生 花单生或各式花序 圆锥花序、总状花序或头状花序 
花被 常为同被花 多为异被花 同被花 
雄蕊和雌蕊 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 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隆起的花托上 雄蕊 3~4轮,常第 4轮退化,雌蕊 3心皮, 1室 
花基数  3  5  3 
花药 纵裂 纵裂 瓣裂 
果 蓇葖果,稀带翅瘦果聚合 瘦果或蓇葖果,聚合 核果 
(三)进化顺序
①木兰科具有比较原始的特点:木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花辐射对称,单生,花托柱状;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排列,花被数目多,分化不明显;花药长,花丝短,蓇葖果,胚小,胚乳丰富等;
②毛莨科是草本植物中原始类群,但其进化特征很早就向着草本、虫媒的方向演化出来,有些种类有两侧对称的花,花瓣退化,心皮数目减至 3或 1,说明它比木兰科进化。 
樟科可能是由木兰目起源的较进化的类群,表现在花部定数,轮状排列、3基数、雄蕊的花丝明显、心皮结合、胚珠少数、花粉无孔或双孔等。
思考题: 
1.
简述植物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
简述细胞壁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
简述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其中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结构有何不同?何为种子萌发,有何条件?何为种子休眠,休眠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除种子休眠? 
4.    
简述分生组织的概念,分类及其依据,特征和功能? .简述组织系统的类型和功能? 
6.
简述成熟组织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7.
简述根的初生结构? 
8.
单子叶植物对于双子叶植物在初生结构方面有何特点?(比较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的初生结构?) 
9.    
根尖分区有那几个?各区细胞有何特征和功能? .简述根内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11.
简述双子叶根中柱鞘的起源、结构和功能? 
12.
简述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 
13.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区别? 
14.    
简述叶的变态类型及其特点? .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和功能? 
16.
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和功能? 
17.
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特点? 
18.
简述茎的维管形成层的发生、活动和次生结构的特点? 
19.    
简述茎的木栓形成层的发生、活动和周皮结构特征? .简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同时比较二者的不同? 
21.
简述茎的变态类型及其特征? 
22.
简述根的变态类型及其特点? 
23.
简述禾本科植物花的组成,以及小花、小穗的组成? 
24.    
什么是双受精?有何意义? .简述花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26.
简述花药的发育过程?(重点) 
27.
简述花粉粒的发育? 
28.
简述成熟花粉粒的结构? 
29.    
简述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的两种类型? .花的传粉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意义? 
31.
简述大孢子(胚囊的子细胞)的发生和形成(重点)? 
32.
简述胚的发育过程? 
33.
以荠菜为例说明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34.    
以小麦为例,说明禾本科植物胚的发育? .简述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过程和特征? 
36.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的区别? 
37.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次生结构的区别? 
38.
比较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区别? 
39.    
棉花老根由外向内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有何特点? .简述双子叶木本植物的木材三切面? 
41.
简述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的主要区别?
42.
从输导组织上讲,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进化? 
43.
简述果实和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各由什么发育而来? 
44.
简述茎的分枝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在实践中如何运用? 
45.
简述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叶的区别? 
46.
分别简述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史? 
47.
简述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区别? 
48.
简述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有哪些,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附件
贵州大学生态学植物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pdf
pdf
下载文件
附件购买
免费内容(注册登录后即可免费下载)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资料
登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贵州大学生态学植物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