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考研参考

一、基本概念
1.泥炭沼泽:沼泽是湿润的土壤内,长期或季节性的积水,并生长着喜湿性植物的低洼地段。沼泽
中形成并积累着泥炭成为泥炭沼泽
2.成煤作用: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成为煤是经过一系列的演化过程
3.泥炭化作用:.
4.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5.、
6.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
7.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
8.
9.煤的变质作用:年青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
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亮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10.煤化作用: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阶段
11.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2.3%,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
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12.变质作用
13.
14.
15.镜质体反射率:镜质体抛光面表面反射光强度与垂直入射光强度之比
16.
17.成煤沉积体系
18.含煤沉积旋回:煤系的旋回结构是煤系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煤系沉积层序中有共生关系的岩性、岩相等特征有规律的重复交替现象。
19.含煤盆地
20.聚煤盆地:原始含煤沉积盆地,聚煤盆地可以保持其原始沉积盆地的基本面貌,但大多数由于
后期构造变动和剥蚀作用而被分割为一系列后期构造盆地。
21.煤田:一般是指在同一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含煤岩系分布的广大地区,虽经后期构造和侵蚀
作用的分割,但基本上仍连成一片或可以追踪,常常形成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2.拗陷型聚煤盆地
23.断陷型聚煤盆地
24.成盆期同沉积构造:是指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与含煤沉积同期的构造活动和构造形迹,又称
聚煤期古构造。它包括同沉积褶皱和同沉积断裂两大类。
25.聚煤作用:是指在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有利的条件下,泥炭聚集而最终形成煤
矿床的作用。
26.聚煤规律(或称煤聚积规律):则是指的是由于古植物发育与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的
综合作用和影响,聚煤作用总是在盆地的一定部位发生,在时空上表现出的规律性特征。
27.富煤带:是指同一煤炭剖面中煤层发育较好、相对富集的块段,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即是说的是出现于一定的古地理、古构造部位的煤层相对富集带。
28.富煤中心:是指在富煤带内煤层总厚较大的部位或聚煤作用长期持续发育的部位,也称富煤带
最富的部位。
29.煤层气:含煤岩系中形成的天然气,泛称为煤成气
30.生长断层:聚煤盆地内的生长断层主要是指分布于沉积盖层中的大量低级别同沉积断裂,是发
育于未固结沉积物中的塑性变形。
31.腐植化作用:是泥炭化过程较为重要的作用,它不是一种生物作用,而是在泥炭表面或近表面
的泥炭形成层中,由缓慢的氧化作用所引起的一种化学作用,其结果是腐植物质的形成
32.煤的变质梯度:煤在地壳恒温之下,每加深100m煤的变质程度增高的幅度。
二、基本理论与机制
(一)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及其依据
1.原地生成说或称为“原地堆积说”及主要依据。
2.异地生成说(异地堆积说)及主要依据。
3.微异地生成说(或称“亚原地生成说”)及主要依据。
4.泥炭沼泽的类型及特征(结合盆地或沼泽基底沉降或水面升降与泥炭面之间的关系)。
(三)成煤作用及其阶段(阶段划分依据)。
(四)成岩作用机制及特点。
(五)煤的变质作用机制及特点。
(六)煤化作用跃变机制及其特点。
(七)植物遗体堆积速率与沼泽水面上升速率的关系—补偿关系(结合煤层形成及形态、结构等,阐明其机制,形成厚度较大而稳定的煤层需要的条件)。
(八)地壳不均衡沉降引起的煤厚变化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与分带性的机制(煤层分岔类型与尖灭的沉积控制)。
(九)盆内次级隆起和拗陷所引起的煤厚变化机制(煤层分岔类型与尖灭的沉积控制)。
(十)同沉积断裂导致煤层厚度不同、两盘层位不能对接的机制。
(十一)煤系旋回结构的成因机制。
(十二)河流岸后沼泽环境成煤特点。
(十三)扇三角洲体系的成煤机制。
(十四)河控三角洲体系的成煤特点。
(十五)聚煤盆地的形成条件及其辩证关系(机制)。
(十六)煤层气吸附—解吸理论。
三、综合分析及基本规律
1.泥炭沼泽形成的条件和属性。
2.泥炭化作用的阶段及特点(分解、化合)。
3.比较凝胶化、丝炭化或残植化作用发生的背景条件(环境)
4.煤化作用的基本特点。
5.为什么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
煤化作用只有由浅而深、或者被终止,不可能发生由深变质的煤转变为浅变质的煤,不可逆转性。煤化作用不是简单的化学反应。
煤化作用能否形成连续的系列演化过程,决定于具体地质条件。
例如,含煤盆地由沉降转变为抬升,这就会导致煤化作用的终止;如果后来由于岩浆作用的加剧,或盆地再度沉降,那么煤化作用还可能再次进行下去。
6.煤的显微组分的透光色变化规律。
7.宏观煤岩成分、类型及其与成煤环境的成因关系。
8.描述惰性组的特点。
9.低中煤阶镜质组特征。
10.角质体与木栓体特征主要区别。
11.拗陷型聚煤盆地充填与含煤特点
12.断陷型聚煤盆地充填与含煤特点
补:断陷型聚煤盆地沉积充填和成煤特征
①沉降中心靠近盆缘断裂一侧;
②盆地中心与沉降中心、沉积中心不一致,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基本一致;
③充填沉积具有间歇性,断裂控制沉积充填;
④构造-岩相式样复杂;地层构成具有双层结构(活动与稳定);
⑤煤层变化快,对比困难;
⑥聚煤区沿盆地走向展布,倾向上呈犬牙交错状;
⑦地层在盆地边缘呈扩张超覆与退缩分化特点;
⑧有的盆地具有陡坡与缓坡带。
13.希尔特定律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14.煤变质水平分带的特点及其意义(结合三种变质作用)。
15.深成变质作用的热源及影响因素
16.煤层与顶板的接触关系(煤层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和泥炭堆积的几个学说,考虑顶板、底板沉积环境与煤层沉积环境的连续解释)。
17.同沉积隆起或同沉积背斜,其主要识别标志。
四、有关的基础知识
1.煤的成因分类及依据.
2. 煤化作用的因素.
3.主要的煤化作用指标: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有关元素,发射率等.
4.宏观煤岩成分与类型(结合泥炭化作用特点).
5.煤的物理性质(表色、粉色、透光色、光泽、反射率、内表面积、孔隙率).
6.煤的内生和外生裂隙.
7.煤的结构和构造.
8.描述结构镜质体与均质镜质体.
9.描述孢子体.树脂体和木栓体.
10.含煤地层的岩性特点.
11.煤层气(瓦斯)风化分带(自浅而深)
12.中国最重要的聚煤期(7个主要期).
13.中国聚煤盆地演化的总趋势与总特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考研参考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