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微观国际经济理论2宏观国际经济理论3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4国际经济协调。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基本经济观点:1认为金银等贵金属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2国家财富增加依靠货币流入3货币流入依靠贸易顺差4政府应当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认为贸易是一场零和博弈)

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比较优势: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确定比较优势的方法:1相对生产成本2相对劳动生产率3机会成本 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也称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的价格。 出口贫困化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该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3)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增长国的进口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赫-俄定理(H-O定理):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而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家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利益,因此各国应该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由于该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情况。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的不同,而是指生产要素相对量在两个国家的不同。一般说来,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核心思想:在各国生产要素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比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比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 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斯多帕—萨缪尔逊定理:自由贸易会使得产品价格上升的出口行业中使用的要素的价格上升,而价格下降的进口替代部门中使用的要素的价格下降。另外,自由贸易会使一国相对丰裕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得到提高,而相对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下降。(与比较利益学说的异同)1多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更符合实际2首先确立生产需要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的理论前

提3国内国际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4将国际贸易的原因归结在了生产中使用的要素的比率差异上(评价)1以一国基本的经济资源优势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更符合实际2自然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3排除了技术进步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这种抽象违背现实4未对需求给予充分的重视5回避了对经济关系的揭示。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里昂惕夫之谜:即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故称之为或里昂惕夫悖论。 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产品生命周期是市场营销的概念,指一种产品与有生命的事物一样,要经历生产的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最终归于消亡。四阶段:1产品创新阶段2模仿过开始模仿生产该种产品的阶段3外国模仿者以低成本为基础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的阶段4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阶段。 产业间贸易的含义:指在具有完全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 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随着产出的增加平均成本递减。内在规模经济:厂商的自身生产规模扩大引起平均成本下降。外在规模经济:行业扩大(包括企业个数增加和其他企业规模扩大)引起的单个企业平均成本下降。假设条件1、市场上的产品为异质产品2、市场为不完全市场。理论的内容1、规模经济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形成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只要有规模经济存在,即使是两个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也同样可以发生专业化分工和贸易。2、揭示了国际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需求偏好相似是进出口的动力。需求决定因素:1实际需求2喜爱偏好3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偏好相似程度越高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为了实现潜在于是应当对该产业实行暂时性的保护。幼稚产业保护的观点通常以尚未实现的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前提。主要判定标准(M-B-K标准)1、穆勒标准: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但在保护下,能够在自由贸易下获利,使得潜在的比较利益转化为现实的比较利益,可以自我投资发展2、巴斯塔布尔标准: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3、肯普标准:被保护时期内的外部效应问题 战略性贸易理论:假设前提::市场不完全性、规模经济的存在。内容: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应用补贴(生产、出口、研究、开发等补贴)以及关税等手段,支持国内战略性的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以规模经济的利益争取国际市场份额,提高总体福利。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竞争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性行为。目标是为了获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 关税有效保护率: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也可以定义为: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可表示成如下形式:ERPJ=V′J−VJ

VJ×100% 进口配额制: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一)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进口数量分析(二)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政策含义比较1、实行进口配额的结果是价格的调整,而实行等效关税的结果是进口量的调整。进口配额排除了市场机制,是对市场力量的取代。2、在实行进口关税时,政府会得到相当于关税数量的财政收入。但在实行进口配额条件下,情况就不一样了。

3、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能够进口的数量是明确的,但实行进口关税的效果则因供求曲线的状况不同而结果不同,即实行进口关税的结果,因为供求曲线的弹性不明而无法掌握。 关税: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特点:透明性、非歧视性、稳定性、市场功能、防止寻租、保证国家利益 有效保护率的含义及其计算。含义:指整个关税制度对某类产品在其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EPR=(附加值—新加入的价值)/新加入的价值。 持续性倾销:是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期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形成的条件有三个:(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面临需求弹性不同。其中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比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要大;(3)出口国对国外商品设置足够高的贸易壁垒,因此不存在销售到国外市场的产品流回本国的可能性。 出口信贷即出口国为了鼓励商品出口,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优惠性贷款。出口补贴即一国政府给予本国出口商出口商品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目的是增强本国产品竞争力。

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速度以及对方不报复。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成员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组织形式:优惠贸易安排(特定关税)、自由贸易区(完全取消关税)、关税同盟(对外施行统一关税)、共同市场(生产要素可在成员国之间相互流动)、经济同盟(特定共同经济福利等政策)、完全经济一体化(实行统一货币政策等)。 资本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动因1不同国家间资本收益率的差异2汇率变动及国际收支不平衡3风险因素4其他因素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特定优势+市场内部化+区位特定优势。 国际技术流动即技术在国际间的转移。 国际要素转移的其他经济效应:两缺口:定义:该模型试图从理论上阐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分类:追加投资所需的国内储蓄短缺称为“储蓄缺口” ;筹集进口品所需的外汇短缺称为“外汇缺口”。 国际收支表是记录是以复式记账法系统记录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即对外支出与收入)的统计表格。内容:经常项目: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和金融项目: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及其类型: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帐户、金融与资本帐户的余额出现问题,经常帐户出现的余额,靠资本与金融帐户的余额无法平衡掉,不得不动用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即对外经济出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类型:1.临时性失衡。2.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3.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4.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5.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6.投资环境性国际收支失衡。

J曲线: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因其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而得名。 弹性法:研究本币贬值对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通过本币贬值来调节中、短期国际收支失衡。是在局部均衡中应用的,分析的核心是价格需求的条件:国民收入不变,资源充分就业,供给弹性无限;变量仅是汇率,其余经计量均是常量;不考虑资本流动,贬值的货币效应忽略不计;汇率变化有限。调节机制:1贸易逆差→本币对外贬值→本国出口价格下降(进口价

格上升)→出口量上升(进口量下降)→国际收支改善2贸易顺差→本币对外升值→本国出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下降)→出口量下降(进口量上升)→国际收支改善。缺陷主要表现在:1)分析是局部分析,与国民经济总的联系不好。2)弹性法存在J曲线效应,一国具备相应储备才能应用。3)由现实看,排除了货币的影响是不实际的,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有缺陷的。边际进口倾向不变而成本增加,随着出口收入的增加,进口也会增加,从而将会极大的影响调节国际收支的力度。 外汇:动态含义:外汇是指通过汇兑方式进行不同经济体之间债券、债务的转让和支付的活动与过程。静态含义:外汇就是货币当局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外国的纸币,黄金,商业票据,政府或公司的债券。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汇率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等。

传统购买力平价说(PPP理论)理论核心:解释纸币条件下汇率决定与汇率剧烈波动的原因 铸币平价理论含义:(金本位制)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 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招致众多国家反倾销的主要原因:1.中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在某些产品的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3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工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故相同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差很大,易被别国怀疑有倾销行为。4出口秩序混乱,各出口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国外市场竞相压价,从而构成倾销。5出口企业面对国外反倾销应诉不力。6一些国家将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7少数国家对我国实行不公正的待遇.。 论述在现实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正面:1有利于中国进口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8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10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反面:1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不能自由兑换2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3过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4人民币汇率升值回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5财政赤字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关税同盟静态效应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①贸易创造效应指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对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②贸易转移效应是指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是在一体化过程中应注意的情况。 ③当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转移效应时,参加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综合效应就是净效应,意味着成员国的经济福利水平提高;反之,则为净损失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

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大题画图)国际贸易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在市场中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小国关税分析的重点是征收关税后对该国福利的影响

如果征税国是一个小国,其进口量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很小,征税引起的进口量的减少不会影响进口商品的世界价格。

Pw-自由贸易下的国际市场价格。

Pw+ t-征税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