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研究生历年会计真题知识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会计:会计就是反映企业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借以为企业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关系人的经济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一门学科。
会计职能:会计这一客观事物过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转换为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并提供给企业信息使用者的只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利用各种价值指标,通过分析、考评、控制等具体方法,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已达到预期目的的功能。
会计确认:狭义的会计确认只包括是否与何时应当记录和报告的问题。
广义的会计确认包括了会计记录、计量和在财务报告上的报告这三个过程。
会计计量: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
会计假设:将那些来自特定市场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具有制约与约束作用的基本前提,称为“会计假设”。(考过)
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规定了收集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假设:假设会计主体会按照既定的目标一直经营下去,不存在破产和清算;(时间范围)(考过)
会计分期假设:对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过程认为的划分为长度适当、间隔相等的时间片段;(时间范围)(考过)
货币计量假设;假定会计信息应该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加工和表达,并且可以忽略货币币值的波动;(业务范围)
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考过)
收付实现制:只要款项已经收到或已经支付,不管收入是否实际实现以及费用是否实际发生,均应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处理。(考过)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区别和联系 
联系:其联系是二者的目的均为正确计算和确定企业的收入、费用和损益。 
区别: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不同;对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要求不同;会计期末处理方法不同;各会计期间计算的收益结果不同;核算过程中设置的账户设置不同;各自的优点缺点不同;适用的范围不同等。
持续经营、会计分期、权责发生制之间的关系:(考过)
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便可认定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将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合理地支配和耗用,企业所负的债务也将在持续经营过程中得到有序的偿付;企业日常的会计处理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解决了资产的计价和损益的确定。即解决了权与责的确定。如果没有持续经营这一假定,就根本没有必要来确定权与责。 
会计期间假设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它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个相等的较短的期间,据以处理交易事项、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在企业持续经营不断进行的情况下,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部门等信息使用者都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活动,需要及时地得到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而不是等到企业经营活动全部终止或者在解散时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加以总结。 
当说到一个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一定会界定资产和负责的确认时间,即涉及到会计分期的问题,而且从权责发生制的定义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权与责的界定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的基础上的。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项原则)
可靠性(真实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考过两次)
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其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考过两次)
可理解性(明晰性):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期间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如总账科目。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如折旧方法。
实质重于形式: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法律形式为依据。
以融资租赁的形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从实质上看,企业控制了该项资产的使用权及受益权。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03年考过)
重要性: 重要的事项或交易要单独披露,次要的可简化处理。
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表现在: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提取折旧;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作为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开办费用全部作为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等。
及时性: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计量:
1.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如投资性房地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2.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在日常活动中,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如存货期末计量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计量。【存货可变现净值】(考过)
4.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如金融资产的初始和持有期间的计量涉及公允价值。(考过)
会计核算的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各账户
2.复式计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薄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报告
它们之间的关系描述:
(1)    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2)    企业发生经济业务是,先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入手,然后再按规定的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方法,在有关账簿里进行登记。月终,很据账簿中记载的资料,计算成本,清查财产,在保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这些专门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体系,任何一个方面没有做好,都会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最终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概括来讲,会计对象是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要素:对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
资产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负债
(时点,相对静止状态,财务状况) 所有者权益
收入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费用
(时期,显著变动状态,经营成果)利润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考过)
特征:(1)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企业拥有或控制资源。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确认的附加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能可靠地计量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2)企业目前承担的一种现时义务。
(3)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流动资产: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除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负债确认的附加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可靠地计量
流动负债: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偿还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除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投入资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特征:(1)是剩余权益
(2)所有者权益是随企业经营业绩变化的变量;
(3)由所有者享有,正常情况下不需偿还的,无需付息。
实收资本: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资本公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留存收益: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考过)
作用:
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即:
可供分配的利润=年初数+本年+其他转入
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考过很多次)
法定盈余公积: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10%)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后可不提取。
任意盈余公积:企业按照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盈余公积。
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增资本或派送新股等。转增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不得少于转赠前注册资本的25%。
法定盈余公积与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与税前会计利润存在差异的原因:
未分配利润: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考过)
损失: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考过)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考过)
特征:(1)日常活动中发生;
(2)是经济利益的流入,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直接关系。
确认:(1)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考过)
主营业务收入: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
现金折扣: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商业折扣: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
销售折让: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1)日常活动中发生;
(2)是经济利益的流出,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3)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直接关系。
主营业务成本: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制造成本:亦称“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考过)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考过)
管理费用: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销售费用: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特征:(1)是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
会计等式:
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另外可表示为资产=权益(债权人的权益与所有者的权益)
等式二:收入 - 费用=利润
等式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 费用)
具体来看:
(1)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投资收益
营业收入: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2)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3)净利润=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会计等式在会计核算中有着重要意义,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 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②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③ 它在会计实务中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进行分类、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依据。
会计科目: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考过)
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记录会计科目所反映经济内容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户头。(考过)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
联系: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两者在经济内容上完全相同。
区别: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仅仅规定经济内容的范围,没有结构,也不反应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而会计账户除要有账户名称外,还要有一定的结构,以反映账户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且其提供的数据信息还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运用。(考过)
备抵账户: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附加账户:用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2013与备抵账户考过)
复式记账法: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考过两次)
其特点:(1)以“借”、“贷”作为记帐符号 ;
(2)以“借”、“贷”表示记账方向;
将所有帐户的左方定为“借”方,右方定为“贷”方,并用一方登记增加数,一方登记减少数。其中,资产类、成本类和损益支出类帐户用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收入类帐户用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余额在贷方。 
   (3)记帐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以“借贷金额”平衡为试算平衡原理。
试算平衡:在借贷记帐法下,进行试算平衡的方法是通过编制总分类帐户余额试算平衡表或总分类帐户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来实现的。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资产类: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账项调整:期末结账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本期的应得收入和应负担的费用,并据以对账簿记录的有关账项作出必要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预收收入、应计收入、预付费用和应计费用四项。
投入资本:是指所有者在企业注册资本的范围内实际投入的资本
借入资本:是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通过负债方式从资金提供者那里取得的资金。
投入资本和借入资本的区别:
(1)    决策权的区别:投资人可凭借投入的资本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而债权人不可凭借其债券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2)    收益权的区别:投资人有权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但其获得的收益是不固定的,收益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水平,收益的分配不具有强制性;相比之下,借入资本是要还本付息的,企业的负债一般有固定的利率,明确的利息支付日期,且利息的支付受法律约束,具有强制性
(3)    偿还义务的区别:投入资本是一种永久性资本,一旦投入,在企业正常持续的经营期内,可供企业长期使用。当企业破产或停业清算时,所有资本在偿还了所有负债后如有剩余,在补偿投资人的投入资本,而借入资本是形成时就已经约定了还款方式,一般有明确的偿还期,对债务的偿还受到法律的保护。当企业破产或停业清算时,所有财产应优先用于偿还债务。
短期借款:企业为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长期借款: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的各种借款。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为什么要设置“累计折旧”账户?
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仍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将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生产的产品成本中,构成了企业的费用。因而,随着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以折旧的形式在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折旧也是一种费用,只不过这一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但这种费用是先期已经发生的支出,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体现,无论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计提折旧都是必需的!因此如果不计提折旧或不正确的计提折旧,都将对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产生错误的影响。
“累计折旧”是资产类账户,是备抵账户。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
会计分录: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原始凭证: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记账凭证:财会部门根据审核确认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载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确认会计分录,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科目汇总表:亦称“记账凭证汇总表”,定期对全部记账凭证进行汇总,按各个会计科目列示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的一种汇总凭证。依据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科目汇总表中各个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应该相等,因此,科目汇总表具有试算平衡的作用。
错账更正方法:
划线更正法是指用划红线注销原有错误记录,然后在错误记录的上方写上正确记录的方法。
适用范围:(1)登帐前发现记账凭证上的错误;
(2)结账前账簿记录中文字和数字错误。
做法:先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表示予以注销,然后将正确的文字或数字用蓝字写在被注销的文字或数字的上方,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红字更正法(适用范围):
(1)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而引起的;
做法: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冲销原有的错误记录;同时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年×月×号凭证”,据以登记入账,这样就把原来的差错更正过来。
(2)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金额大于应计的正确金额,而会计科目没有错误
做法:将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来科目相同的记账凭证,用以冲减多记金额。
补充登记法(适用范围):登帐以后,发现所列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做法:依据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用蓝字填列一张记账凭证,再聚义登记入账。
财产清查: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查明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确定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
实地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对各项财产物资,平时在账簿中只登记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根据实地盘存的结存数来倒推出当月财产物资的减少数再聚义登记账簿的一种方法。
优点:平时无需登记明细账的发出与结存,简化了日常工作;
缺点:1.各种财产物资的减少数没有严密的核算,不便于实行会计监督;
2.倒推出的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中成分复杂,除日常耗用,还有损毁的、丢失的,甚至是认为盗窃的部分。
使用范围:价值低、品种杂,交易频繁的商品。
永续盘存制(账面盘存制):对各项实物资产设置明细分类账, 实物资产的增减根据会计凭证逐笔或逐日在有关张不中进行连续登记收入和发出,并随时结出该项资产的账面结存数的一种盘存制度。
优点:
1.商品的收入、发出、结存可及时在账面上反映,便于财产物资的日常管理
2.可将明细账上的结存数与核定的限额数进行比较,以取得库存数量的实际资料,及时进行购进或促销,加速资金周转;
缺点:可能发生账实不符的情况,对变质、损坏、丢失的物资不适用;存货明细记录的工作量较大,存货品种规格繁多的企业更是如此。
适用范围:应加强控制的存货均采用此法。
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的区别:
 (1)两者对各项财产物资在帐簿中登记的方法不同。永续盘存制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的帐簿中进行连续的登记,并随时在帐簿中结算出各项财产物资的帐面结存数;实地盘存制平时只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根据会计凭证记入有关帐户,而不登记减少数,月末根据实地盘点的各项财产物资的实际结存数,计算出本期减少数,并记入有关帐簿。(2)两者财产清查的目的不同。永续盘存制下财产清查的目的是为了与帐簿记录进行核对;实地盘存制下财产清查的目的是计算期末财产的结存数。未达账项: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帐的事项。(考过)
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考过)
成本与市价孰低:按短期投资的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算提取跌价损失准备的方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对期末存货的计价,当成本低于市价时,就按原始成本计算,而当存货成本高于市价时,改按市价计算存货成本。
债务法: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考过)
FASB: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制定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的指定私营机构。(考过)
IASB: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会计规范:人们在从事与会计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循的约束性或指导性的行为准则。(考过)
会计准则: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考过)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与“无形资产”对比考过)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考过)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递延所得税资产 :就是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指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应当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股份支付:是“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的简称,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11、13年考过)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等。
特征:
(1)或有事项是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3)或有事项的结果须由未来事项决定。
具体例子:
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比如,甲公司的一名司机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严重交通事故,为此,甲公司将要承担赔偿义务。违规事项发生后,甲公司随即承担的是一项现时义务。再如,甲公司与乙公司发生经济纠纷,调解无效。甲公司遂于2000年12月28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至2000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但法庭调查表明,乙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的有关经济法规。这种情况表明,对乙公司而言,一项现时义务已经产生。
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比如,2000年5月1日,丙企业与丁企业签订协议,承诺为丁企业的两年期银行借款提供全额担保。丙企业由于担保事项而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这项义务的履行是否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需依据丁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等因素来定。假定2000年末,丁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此时,如果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一般可以认定了企业不会违约,从而丙企业履行承担的现时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假定2000年末,丁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且没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好转。此种情况出现,表明丁企业很可能违约,从而丙企业履行承担的现时义务将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要对或有事项确认一项负债,相关现时义务的金额应能够可靠估计。比如,甲企业(被告)涉及一桩诉讼案。根据以往的审判案例推断,甲企业很可能要败诉,相关的赔偿金额也可以估算出一个范围。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甲企业因未决诉讼承担的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估计,从而应对未决诉讼确认一项负债。但是,如果没有以往的案例可与甲企业涉及的诉讼案作比照,而相关的法律条文又没有明确解释,那么即使甲企业可能败诉,在判决以前通常也不能推断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估计,对此,甲企业不应对未决诉讼确认一项负债。
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包括两类义务:一类是潜在义务,一类是特殊的现时义务。
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资产作为一种潜在资产,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只有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某些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证实其是否会形成企业真正的资产。
预计负债:企业根据或有事项等相关准则确认的各项预计负债,包括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以及固定资产和矿区权益弃置义务等产生的预计负债。(与或有事项考过)
确认:
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二是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
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会计估计:是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
论述题:资产证券化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区别
企业利润分配的顺序: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3)提取法定公益金;
    (4)支付优先股股利;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6)支付普通股股利;
    (7)转作资本(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
资金运动是企业资金在企业经营过程的不同阶段的循环和周转。例如,工业企业的资金在运动中要经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用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
  (2)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制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
  (3)销售阶段。企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从流通中收回货币,资金又恢复货币资金形态。企业经营资金从货币资金出发,经过不同阶段,顺序改变形态,实现不同职能,最后又回原有形态的过程,称为资金循环。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称为资金周转。
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坏账准备)与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区别: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核算内容不同。资产减值损失----核算资产减值的;坏账准备——核算应收账款减值的
论述:存货计量主要有历史成本原则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前者用于存货取得,后者用于期末存货的计量,有同学质疑既然最后都要调整为市价,为什么还要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计量方法计量存货的账面价值?请对这个同学的疑问做出解释。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对存货是否存在减值,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来说的,也就是这个是对于期末存货的计量;而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都是在存货收发时便于计量产品成本来用的,领用的存货按照这些方法计量以后,金额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就不在变动了
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及其后续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一、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二、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折旧或摊销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2.取得的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注:1、成本模式下,不涉及“资本公积”科目;
2、核算比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但比较特殊的是,计提折旧不是计入“累计折旧”科目,而是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3、计提减值准备后不得转回。
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条件
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企业一旦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应当对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②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A、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B、期末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C、收取租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另外,采用此模式形成的初始入账成本应列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注: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不在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减值测试。
四、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1、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2、以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即计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两个科目;
3、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即不可逆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上海大学研究生历年会计真题知识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