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教程》整理知识点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一、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1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先事实,后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整个新闻学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真实性是从事实到新闻的必然要求,是新闻报道中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特定标志。它表现着新闻的基本特征、性质和要求,没有它,新闻就丧失了存在的依据。尽管新闻的形态可以千变万化,但它对真实性的要求是恒定不变的。“安身立命”的铁则。 
2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
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成为传媒取信于受众的关键。如没有真实性作为前提和基础,写作理念、知识和技巧,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1确有其事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5W+H】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4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三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复杂,客观环境,传播者主观
1体制性失实(价值观);2经济性失实(利益);3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四、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1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2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
3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与文学创作有本质区别。排除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作为事实】
4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a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b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c注意核对数字。 
5描写要有分寸感;
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恰如其分,记者的态度
6要注明新闻来源;
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7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一、    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    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2事实胜于雄辩。
3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三、    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1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2选择就是在说话 
3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一、何为典型事实?
1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2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4有的放矢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1善于联想
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2善于对比
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发表无形的意见。 
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产品: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 
读者观念:“读者关心这个事吗?”“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报道吗?
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1版面空间上不是无限的,它一般有固定的字数。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字数限制。
2时间上,有一定的截稿时间。有时间的要求。 
3组合上是“配套”的,要服从整体策划。 
【时效性:新鲜 快速 简短】
“一次性消费”是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受众“不知道”的问题。一旦人们知道了,新闻的作用也就消失了。“一次性消费”同时带来“排他性”。(指同样内容的新闻,哪一条先到受众那里,解决了他的“不知道”,后续而来的那一条,就不再起什么作用了)
一,    新鲜
1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2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二快速
1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2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3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4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
5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
三,简短
【在有限的版面和时间里,可多发新闻报道,传递更多的信息;有助于突出新鲜的内容,长篇大论很容易把新闻湮没掉;有助于快,新闻报道写得越长,所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发稿自然快不了】
1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
2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3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
一、具体
1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2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二、    生动
1越是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
3与结构有关
三,通俗
1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2要学会“第二种翻译”,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
3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
针对性含义: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一,加大信息量 
1多侧面进行报道立体化新闻;
2抓特点;
3使用新闻背景;
4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二、加大知识含量 
1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经验总结,即是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2质量上的增加,即在报道选材、角度要比单纯信息报道更深入。
三、挖掘思想深度【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新闻角度】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新闻角度:记者发现,挖掘,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入手处
1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2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
3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独辟蹊径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1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
即新闻事实与你所在传媒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三者“聚焦”的结果。
2根据“接近性”原理:
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1以旧见新找角度
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老树开新花,写出新意。 
2以小见大找角度
大主题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3虚中觅实找角度
对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寻找其中实在而具体的内容,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4逆向思维找角度
5发散思维找角度
以一个新闻目标/事物为中心,扩散思路,思路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6统摄思维找角度
先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然后把这些事实与事实的意义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事实的新闻内核,聚焦越小,越集中,找出最佳聚拢点,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 
7全局高度找角度(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

【新闻跳笔】
【何谓新闻跳笔?】
一、特点:
1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
2与一般文字作要求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二、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
(一)    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
2.长篇大论易引起阅读疲劳;
3.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让读者“一见钟情”。
(二)    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1.不必为“启承转合”费心,只需集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段一段写来;
2. “文如看山不喜平”。段之间跳跃式的推进,文章波澜起伏,有动感,体现明快的文风。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1.运用跳笔,每写一个段落,就提供一个分角度/一个侧面的事实;
2.跳跃留下了空间和停顿。有空间就有容量,容量大可提供的信息量就大,给予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就大。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1短段落,多分段;
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用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2断裂行文;
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用跳跃的方式组合。
3借用电影“蒙太奇”结构;
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并在这样的段落间,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4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还有各种笔法: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之间的跨越。

【新闻语言】
【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一、    什么是新闻语言?
据新闻学原理: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2有时代感;
3不同的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4“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白描即不尚修饰,不用/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1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人物和事件写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环境和景象写活,如临其境,立于纸上
2多用子概念
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真实的东西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往是生动的。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因此,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维。 
3多用大白话
即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大众口语生活气息浓,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生动形象,读者喜闻乐见,使新闻具有独特风格。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一、消息体裁的特点:
1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2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减少主观色彩)
3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倒叙,即倒金字塔结构。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
4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电头或“本报讯”总称为“消息头”】
二、消息体裁的优势
1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2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内容简括,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细节,消息可以及时地,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正在进展中的事件;篇幅短小,节省时间,有条件冲在前面,担任“第一报”的任务。 
3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靠事实说话】
4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消息是浓缩了的新闻,突出干货,过滤掉了水分,“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让信息直接进入视野,对受众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导语】
一、定义
(1)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2)处于文章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二、任务
(一)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三)导语为全篇定音,一篇之首,确定了写作重点,决定基调。
三、类型
1概述型导语:以概括、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
注意: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用具体事实概述。
2描述型导语: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 
优点:有趣,以形象画面引起好奇;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强化新闻报道效果。 
要求: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3评述型导语: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
优点:评发挥“勾玄”的作用;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直接影响舆论。 
注意: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有新意;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为使导语中的评更客观、更有说服力,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使用引语发表意见。
4橱窗式导语: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多用于综合性新闻。
特点: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四、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有实质性内容,即新闻事实,或事实中的要点;
2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3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字数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
4力求优美生动【开掘反映新闻事实内在的美,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五、导语修辞技巧 
1设问/提问式导语:
以提问开头,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调动阅读兴趣,促使记者抓要害,明确消息主体写作方向】
2拟人;
3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来揭示新闻内涵,为导语增色,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唤起读者联想,以轻松愉悦的阅读下文】
4对比【将两个极端事物对照,造成反差,引起兴趣。有助于揭示事物特点、阐明新闻主题】
5直呼【以第二人称你/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也称“谈话体”】
6排比【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句式构成导语/一部分,表达强烈感情,增强气势,带有节奏感】
7惊警【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唤起注意。震动效果,紧迫感,为之一惊,不能不注意】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主体与结尾】
一,主体的重任
1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2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暗示性的情况】
3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4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运用“色彩”;打开包袱中的包袱】
二,主体的结构方式
1倒金字塔结构
仅从导语和主体这两大部分的关系来看,绝大多数消息整体上采用的都是倒金字塔结构;主体本身也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主体也是倒金字塔结构。 
2纵向结构
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了解前因后果。记者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意见。
3横向结构
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4点面结构
点是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是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为读者提供广阔认识空间,使消息更有说服力,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
三,消息结尾
1特点:以事实结尾,即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 
2几种巧妙的结尾方式:材料典型、意味隽永;首尾关照,巧妙呼应;稍加议论,画龙点睛;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背景】
一、何谓新闻背景?
1宏观上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2狭义上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二、任务与作用:
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6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7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三、精选背景材料
1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即读者感兴趣、而不加背景读者又难以理解之处;读者兴趣又包括新闻事实之外,读者需要了解的有关事实和材料;新闻主题被认为是调遣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据,大部分新闻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背景解说的重点。
2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3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诸要素】
四、巧妙穿插
1插入导语:
a背景本身是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帮助说话; 
b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 
c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 
2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人/事/词语急需解释,否则影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影响主体展开时,导语之后可立即插入背景;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
3分散插入主体之中.
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成分揉进主体,黏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

【事件性消息】
【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一、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 
(一)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 
(三)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二、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
消息制作和传播过程的短平快特点,创造了条件。突发性事件
三、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缺少新闻要素,轮廓不清楚;忽略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不够具体。 
2勿做表面文章记者【透过现象看本质,将事件意义发现告知读者,具备思想性和深度】
3见事见人
(一)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 
(二)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4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一)不要煽情; 
(二)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漏破案方法; 
(三)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四)关注事件成因。 
【动态消息】
一、特点 
1大多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 
2更强调“宏观笔法”; 
3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更加注重时效。
二、动态消息的写作
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简讯】
一、    特点
1.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2.结构单一; 
二、地位 
1.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2.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
三、简讯的写作
(一)撮要 
1.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2.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二)讲究文字 
1.精简;2.要有表现力
【非事件性消息】
一、    特点
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突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现象,或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特殊价值 
(一)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二)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三)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四)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三、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1对比显现
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其变化、其问题性、新闻性,明显地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这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而显现的基本手段是对比。 
2量化集中
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现象的总体态势。 
3以点带面
点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即全局情况。忽视点会削弱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没有面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 
4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记者为了反映某种情况/问题而行动。有些报道即使利用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其调查本身——信息源一方的行动本身,也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预测性消息】
一、基本特征: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不确定性。
同预告性消息不同。预告性消息是对必定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 
二、    预测性消息的价值:
有助于科学决策;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 
三、预测性消息的写作 
及早预测;他人预测;权威预测;深度预测;审慎发稿。
【服务性消息】
一、    特点:
直接可用,即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 
二、功能 
1.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
三、服务性消息的写作
1内容要新鲜、适时;2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 
3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 
4亲切、自然。 
【描写性消息】
一、定义: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特点是“再现”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 
二、功能:
1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2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3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三、描写性消息写作的要求
1简笔描写
力求简括,用简洁的笔墨,概括地勾勒事件的现场情景、人物的活动,以及非事件性新闻的某个场面,而不宜过多地描写细部。 
2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
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记者描写的每一个景物、活动,都应是有丰富内涵的。它们应能以形象传达某种信息,帮助记者表达某种观点,只有如此描写性消息才会有一定的思想性。 
3描中有叙,叙描结合
用叙述来补充、说明、串连所描写的场景或人物活动。 
【新闻素描】
一、特点:以描为基调,基本上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二、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 
1灵活安排文章结构;2描写好典型细节;3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
【花絮】
特点: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轶事进行描述。 
二、作用:
1.特殊的信息释放功能;2.独特的“观赏”价值。
三花絮的写作 
1小角度;2大视野;3轻松幽默、亦庄亦谐

【分析性消息】
一、    特点:
1与报道“事”的新闻不同,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
2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典型的深度报道。
二、地位 
1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2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 
3可以让受众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 
三、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1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
2应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的分析; 
3讲究时效——动作较快,甚至是紧随其后的分析; 
4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或尚未注意到的信息。 
【解释性消息】
一、特点: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 
二、重要性:
1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
2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问题的“全像”;
3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更富启迪作用,具建设性。 
三解释性消息的写作
1大背景意识;2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3巧妙开篇,引人入胜 
【新闻述评】
一、    特点:
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其次,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价值:
1述评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富有指导性;
2评论插上轻灵的翅膀,使其成为评论战线的轻骑兵。
三新闻述评的写作:
1典型题材,全局观点;2因事论理,理由事出;3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

【通讯】
一、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一种广义的名称,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或深度型)新闻体裁的总称。 
二、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1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2必须具有时效性;3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 
三、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3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4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6通讯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
7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稍差。 
四、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递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播的
需求。通讯篇幅长,时效稍差,其魅力在于其可读性。 
五、通讯的主题:
即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 
六、    通讯主题的要求:
1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所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所选主题受事实限制,从事实内在逻辑所指示的范围之内选择】
2通讯的主题要深刻【深度来自全局意识;历史感;展示人的心灵】
3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新鲜;时代色彩】
七、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1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2预设主题+事实印证。【即主题先行论,作者依据对生活观察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要写的主题,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
•通讯的选材
一、特点:
1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即材料的代表性:突出•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普遍存在•所选事例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事件】
2要围绕主题选材
3忌重复【大小搭配,事例之间有差别/递进】
二、类型
1骨干事例;
2细节材料【详细的情节事实;特写镜头】
3一般叙述性材料。
三、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
记者现场观察;记者体验式采访;记者的访问。
•通讯的结构
一、    特点:【结构比较自由;较消息的结构复杂】
二、结构通讯的原则:
1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以清晰表现事实为目的,而不是要事实去服从体裁/结构的需要。如果是一个完整的事件,用纵式顺叙的结构;是现场材料,就写成新闻特写。再如写人物通讯,如果只采访到此人的一个有意思的情节事实,就写成新闻小故事,不必硬要写成三侧面/三块式的人物通讯。
2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围绕主题来理顺全部事实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排列,集中鲜明的表现通讯的意义性
3简洁清晰原则。
对人对事的各种复杂联系进行切割,只挑选出表现主题最有力的材料,使主题与素材相对简约清晰,易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
4均衡对称原则。
有层次意识;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事例,而写较大的典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要求首尾衬托、互相照应,突出整体感。 
5跌宕起伏原则。
三、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1纵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法。 
(一)    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 
(二)    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三)    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2横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一)    同时异空结构; 
(二)    多侧面拼接结构。 
3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的通讯往往从现象入手,层层挖掘现象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 
•通讯的开头:
1开门见山;
2突出中心事实,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3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有场景,有直接引语,有人物动作;
4以寓意的诗歌故事开头,然后迅速转入本题。 
•通讯的结尾:
1强调主题或深化主题;2抒发情怀。
【人物通讯】
一、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
1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2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报道对象,理念的变化】
二、报道对象的类型:
1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
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
2新闻人物【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精英人物】
3凡人奇事,奇事凡人【所作所为符合报道的主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的精神】
4“冰点”人物【他们的命运/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的社会认识价值】
5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反腐败案件中的党政干部】
三、采写特点:
1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
2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3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神似胜于形似。
【事件通讯】
一、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
1突发性事件【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
2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预知事件:
*    以预知事件为题材写成的事件通讯有三个特征:
*    a因题材重大,报道的社会影响大,起到历史文献的作用。
*    b现场材料丰富,可感可信。因为采访预先知道的事件,记者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策划和采访准备,记者现场采访,见证历史,镜头化语言使通讯可感性强,可信度高。
*    c写作投入,富有激情。
3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小故事
【通过展示这类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过程,褒扬人类美德,传递精神文明,针砭时弊、抨击邪恶,有利于扶正祛邪,净化社会风气,发挥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
二、怎样写好事件通讯?
1要迅速赶赴事件现场,收集目击材料【亲历事件,捕捉现场素材;采访事发之后的现场;请事件当事人陈述事件的经过和现场素材】
2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3从事件中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百姓关心,有普遍意义的角度】
4展示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事件性事实本身的张力】
5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单线条过程结构法;“多线条过程”结构】
【工作通讯】
一、    报道内容:
1展示各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和提炼启迪人的新思想、新观念。
2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揭示这些问题和教训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以引起社会的注意,推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调查性报道,揭露问题,展开批评】
3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探讨对策与解决的方法。【分析性报道。选题为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和大众舆论关注的热点】
二、工作通讯的写作:
1从全局高度选择典型事实;
2进入工作现场,运用活的事实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或问题;
3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写作;
4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有一定评论色彩。
【风貌通讯】
一,分类:
1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重头戏,常见于综合性大报】
2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 
3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 
二风貌通讯的写作:
1抓住特点写见闻;2旅行者的视角——新鲜;3主题不容忽视。
【社会观察通讯】
一、主要功能:
1拓展了通讯文体的报道视野,促进了通讯由“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向新闻文体的回归【在选题和报道对象上,自成一体,开拓了人物、事件、风貌、工作以外的另一领域,即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写作理念上有较大创新。】
2满足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获知欲及追求社会公正的愿望。
【选题来自社会实践,集中于普遍存在的新现象/问题,及时地向受众提供最新社会信息;以揭露、批评报道为主,贴近百姓生活,ep社会不公正】
3设置议题,自下而上地行使新闻监督权。
【从社会生活中选题,以调查采访为主,能够把受众关心的话题变成具体的新闻报道,通过媒体传播进一步提升话题的社会关注度,设置为社会议题,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
二、基本类型
1按题材分类:话题型;课题型。
2按报道方式分类:展现型;剖析型。
三、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
1记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主持正义的精神。
【直面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可能触动社会的某些敏感区;直面社会的不公平,丑恶与黑暗面,可能有一定风险】
2深入社会、深入民众,掌握第一手材料。
a好题材只能在社会生活的深处发现; 
b社会观察通讯调查性报道,特别是批评与揭露型报道,更需要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 
c要反复核实事实,注意对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悉心梳理、如实反映。 
3微观和宏观结合的纪实手法。
纪实是一种运用人物、情节、现场、对话、数字等各种资料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 
a这类通讯所选的“点”是“面”的代表,即微观事实是宏观事实的代表,必须着力去表现,才能以点带面。
B要表现社会生活的面,宏观的纪实材料:综合性的背景介绍,概括性的全景材料和各种统计数字不可缺少。
四避免走入的几个误区:
1媚俗、盲目追求“卖点”;2注意保护隐私权;3严防道听途说和虚假报道;4防止片面、偏激,以免造成负效应;5刹住超长风
【专访】
一、    文体特征:
1强调的“访”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2强调专;3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4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5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二、文体类型
1以记人为主的人物专访【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热点问题中的关键人物;有某种特定新闻背景的人物】
2以记言为主的“问题专访”(意见专访/言论专访/学术专访)【记者带着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的专题采访,请有关人士加以解答】
3以记事为主的事件专访【记述某些新闻事件的特殊意义/内幕情况/澄清事实真相。通过采访这些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见证人来复原剖析新闻事件】
三、专访的写作要领:
1问答整理式;
【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
2散文处理式;
【即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
3口述实录。
【全文集中记录被访问者的口述,即把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删掉/淡化处理,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
四、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1专访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背景材料;知识资料;问题设计;注意挑选适当的采访时机和场合
2专访中善于提问与观察:
重视第一组问题的成功率;增强临场的问题控制与应变能力;注意用眼睛采访。
3专访后注意核对,引语一定要准确:
要准确地表达被访者所陈述的内容、概念与意思;要准确地体现被访者的性格、身份。
【新闻特写】
一什么是特写?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文体特征:
1镜头感:巧妙的“截取”;适当的“放大”。 
2透视感:即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 
3现场感:特写一定是来自现场的报道,作者一定要在现场采访,他必须是新闻事实或被采访人的现场目击者。写作要历历如绘,情景交融。
三、取材与分类:
1人物特写:
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动、行为/性格。比人物通讯更集中与凝练,画面感与动感更强。
2场景特写:除人物特写外的其他特写,因在具体写作中都是通过截取某些关键/典型性的场景来完成,取材的基本方法近似】
四、特写的写作要领:
1抓准“镜头”;
2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有特点,有动感】
3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4要情景交融地写; 
5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网络新闻写作】
一、不可忽视的新媒体:
数量增长惊人;质量进步神速;网民呈几何级数增长。 
二、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1传播时间的自由性:随时发布新闻的实时性;随时阅读新闻的易检性。 
2传播空间的无限性:不受地域限制的全球化;不受“容积”限制的广容性。 
3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多媒体;交互性;小众化传播。 
三、网络新闻的种类:
1复制新闻【从传统媒体上复制copy的新闻】
2原创新闻:
*    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
*    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
*    该新闻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制作出适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与传统媒体报道在形式上有差别的新闻报道。
四、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1即时滚动式写作【即改变传统媒体的单篇静态报道为多篇滚动的动态报道】
2超文本写作:
a运用多媒体技术;
b通过超链接使与新闻相关的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使文体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线形结构,呈网状结构与多维结构。
3互动式写作:
对受众灌输式的信息单向传播改为与受众平等的双向传播。
五、需注意的问题:
1遭遇挑战的网络新闻真实性;2获得提升的网络新闻时效性。 
六、培养数字化记者:
1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要强;
2验证、过滤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要强;
3在第一时效赶到现场直接采访的能力要强;
4运用网络与数码技术进行采访写作的能力要强;
5平等交流的能力要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新闻写作教程》整理知识点复习资料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