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诉讼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诉讼法学专业介绍如下:

  一、本专业是博士学位授予点

  二、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侦查和物证技术四个方向。下设有刑事诉讼法暨侦查与物证研究室(隶属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民事诉讼法研究室(隶属于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物证技术实验室。

  三、师资力量、主要博士生导师姓名

  该学科现有教师19人(在职15人,兼职4人),其中在职教授6人,分别为陈卫东教授、何家弘教授、汤维建教授、肖建国教授、邵明教授、李学军教授;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9人:陈卫东教授、何家弘教授、汤维建教授、肖建国教授、邵明教授、李学军教授、肖扬教授、王新清教授、甄贞教授。在职的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4人;50岁以下教师12人,全部获得博士学位。

  陈卫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担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等立法、司法、公安机关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受聘西南政法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兼职(客座)教授。1999年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法学家,2001年获国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7年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律师学、证据法、司法制度等。

  汤维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诉讼法学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执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监督员。“两高”案例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厅副厅长(挂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证据法、破产法、司法制度等。

  何家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美国西北大学) ,证据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挂职但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兼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兼法律语言研究会会长、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刑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于2003年被国家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曾应邀到美国的纽约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和辛辛那提大学法学院、德国的马普国际与外国刑法研究所、台湾地区的东吴大学法学院讲学,曾受聘担任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和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部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证据学、侦查学、刑事司法制度等。

  四、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本学科1950年即有建制,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诉讼法学科点。学科发展基础雄厚,培养了一大批诉讼法学的师资与人才,教学与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相对领先水平。本专业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点,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点,为全国第二批诉讼法学博士点,1995年开始录取博士后研究人员。刑事诉讼法、侦查物证以及民事诉讼法分别为1999、2000年首批建立的教育部刑事法律科学与民事法律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组成部分。

  五、对外学术交流

  近年来,与国外、境外四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学术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开展并完成了二十多项国际、区际学术合作项目,研究视野开阔,主办了二十多次大型国际和区际学术会议,学术思想活跃,学术影响广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诉讼法学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